與傳統的農業病蟲害測報方式不同,現代的農業蟲情測報系統在物聯網技術的影響下,開始向著網絡化、信息化的方向發展。
農業蟲情測報系統實現了數據自動采集、自動無線網絡傳輸,同時不在現場也能隨時監控田間害蟲發生趨勢情況,有效提高了預報的時效性和準確性。
我司研制的建大仁科蟲情測報儀利用害蟲的趨光性,通過配置對害蟲具有教強的365nm主波長的黑光燈,對農業害蟲進行誘捕:每當天黑以后,蟲情監測儀通過光控技術自動開機,設備啟動后黑光燈發出誘光吸引如草地貪夜蛾等害蟲向燈光飛撲,飛撲的害蟲會撞到透明玻璃擋蟲板,隨之墜落到劃斗內,使蟲子分揀到殺蟲箱,在箱內通過遠紅外高溫對草地貪夜蛾進行殺蟲滅蟲。
蟲情測報儀將草地貪夜蛾等害蟲殺死后,再進入烘干倉將蟲體烘干完成蟲體保存工作,然后將蟲體分散平鋪結構,通過振動將蟲體均勻地分散灑落平鋪在傳送帶上,傳送帶準確將蟲體運輸到拍照區域內,高清攝像頭自動完成拍照成像并保證每一個蟲子特征都可以被拍的清楚,采用4G網絡上傳至蟲情測報平臺,進行AI識別統計分析。
(2)農業蟲情測報系統的功能
自動測報,數據準確無誤,遠程實時控制,采集運行狀態數據和圖片,植保工作人員查看電腦或手機便可以進行實時蟲情分析,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大大提高了蟲情測報工作的準確性和效率,有效提高了蟲情防控的水平。
數據通過GPRS/4G技術傳送,可太陽能供電,無需鋪設光纖、電纜,安裝方便,有效解決了偏遠地區測報點交通不便、人力匱乏、用電困難等難題。
可搭載氣象、土壤等監測設備,并通過軟件平臺呈現監測數據;程序可以遠程更新,設備能夠自我診斷修復,具有性能穩定、操作簡單、設置靈活等特點。
遠紅外處理蟲體,杜絕了農藥化學物品造成環境污染,保障了測報人員的身體健康。
(3)我國防治病蟲害面臨的挑戰
目前的傳感器對集群性的蟲害能捕捉到,但對個別性的蟲害感覺不靈敏,對病害(如花葉病等),也很難監測到;更為重要的是,在病蟲害數據的及時采集、更新、預報、預防等方面,還面臨巨大的工作量。
而且,隨著國際農業貿易的增長和人員往來不斷頻繁,國外多種農作物病蟲害入侵我國并造成危害。對這些遷飛性、流行性重大病蟲害的溯源分析、監測預警、防控技術研究等,亟待優秀的農業蟲情測報系統的支持。
隨著變暖的進程不斷加劇,全國各地農業蟲情災害頻發,對我國的糧食生產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危險。傳統的農業病蟲害測報手段已經很難適應病蟲害防控工作的新要求。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國的農業病蟲害監測預警能力和植保防災減災科學化水平,積極建設農業蟲情監測系統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