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生活垃圾數量激增,簡單的直接填埋已無法滿足城市發展需求,近年來垃圾焚燒技術愈加成熟。垃圾焚燒過程中產生的垃圾焚燒飛灰(后簡稱飛灰),因含有 Cd、As、Cr、Pb、Hg、Zn、Cu、Sb 等重金屬以及二噁英等有機污染物,被國家列為HW18類危險廢物。據國家數據顯示,截止到 2018 年全國建成運行的垃圾焚燒發電廠約 400座,飛灰年產生量高達 700萬 t,并以每年 8%~10% 的速度增長。
垃圾焚燒飛灰由于含有大量可浸出的重金屬離子,離子的賦存狀態不同其穩定性不同,大量堆存會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和地下水環境的污染,總結了垃圾焚燒飛灰水泥和礦渣基膠凝體系中主要水化產物對垃圾焚燒飛灰中重金屬的固化:礦渣基膠凝材料與垃圾焚燒飛灰存在一定的復合效應,在適當的配比下,可逐步或全部替代水泥,更好地固化/穩定化垃圾焚燒飛灰中的重金屬,并且制成的固化體有望進行礦山充填,這樣不僅能協同處置固廢和危廢,而且可大大降低膠結充填采礦的成本,進而實現產業化;同時,也解釋了垃圾焚燒飛灰中重金屬離子的固化機制和浸出機理。
在飛灰固化體最終填埋處置過程中,應分區對其進行填埋,避免滲瀝液的侵蝕。垃圾滲瀝液浸泡時間對不同水泥添加量飛灰固化體無側限抗壓強度的影響,試樣養護時間為 3 d。由圖可知,對于某一處理水平的飛灰固化體,滲瀝液浸泡會大大降低其強度。在不同浸泡時間范圍內,其強度變化又是不同的,在浸泡前期,飛灰固化體抗壓強度有一定提高,但當浸泡時間繼續增加,其強度會持續降低,直至解體破壞,強度從升高到降低的轉折點大約在 5~7 d。
想要咨詢,請聯系青島中科世景,為您提供方案和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