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本工程為生活排水處理項目,處理后水達到國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B排放標準,能夠滿足澆花澆草燈回用標準。
根據進出水水質情況,針對本處理工程,由于本工程污水屬于辦公型一般生活污水,本項目出水要求高,因此擬采用“缺氧+好氧+沉淀+石英砂過濾+消毒”處理工藝,該工藝具有技術成熟*、處理效果好等特點。
1.1 編制依據
1、《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
2、《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50282-1998);
3、《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
4、本廠設備制造相關標準;
3計算水量如下:
考慮日常衛生及就餐人員洗手間用水等,取大用水量Q=200噸/天,平均每小時處理水量Q=8.0噸/小時。
設計本污水處理設施污水量處理量為200m3/d,即為8 m3/h。
4、進出水水質:(按用戶要求,進水指標按一般生活污水,出水達到國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B排放標準)。污水進、出水水質由業主及相關單位核準。?
2.1、污水特點
按用戶要求,進水水質按一般生活污水指標,一般的生活污水水質濃度不高且穩定,可生化性較好,屬低濃度有機污水。
2.2、工藝選擇
按照一般生活污水的水質指標,B0D5/CODcr一般能大于0.3,可生化性高,因此本工程采用好氧處理工藝。污水好氧處理工藝可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是水體自凈的人工強化方法,是一種依靠在曝氣池內呈懸浮、流動狀態的微生物群體的凝聚、吸附、氧化分解等作用來去除污水中有機物的方法;生物膜法則是土壤自凈(如灌溉田)的人工強化方法,是一種使微生物群體附著于某些載體的表面上呈膜狀,通過與污水接觸,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攝取污水中的有機物作為營養并加以代謝,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的方法。
生物膜法一般用于水量較小,水質較為穩定,濃度不是很高的低濃度污水,同時由于生物膜培養較快(一般夏天為3-7天,冬天為10-15天),系統調試好后運行穩定,可操作性較強,對操作人員的要求較低;活性污泥法一般用于水量較大,水質有一定的波動,中等濃度或高濃度水質,同時由于活性污泥培養時間較長(一般需要30天左右),系統運行中操作管理較繁,對操作人員有一定的要求,適用于大中型污水處理項目,如城市污水處理廠。由于本工程污水水量為10m3/h,水量較小,故本設備生化處理工藝(缺氧+好氧)采用生物膜法處理工藝。
生物膜法常用形式有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
由于生物轉盤占地較大,且一般為敞口設置,在運行過程中有一定量的臭氣、異味產生,易造成二次污染,故在近幾年中已不再新建。因此,根據本工程的特點,結合以往工程實例,設計采用較為成熟的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工藝。
傳統生物接觸氧化法(固定床)較成熟,在生活污水處理工藝中應用較多。傳統的生物接觸氧化法選用的填料主要為彈性填料、蜂窩狀填料或PVC雙通孔填料。彈性填料是80年代初我國自行開發的填料,它具有價格低、掛膜快、脫膜容易、耐沖擊負荷、充氧性能好、重量輕、高強、物理和化學性能穩定、運輸方便、組裝容易等優點,綜合比較,本工藝選用生物接觸氧化法固定床工藝。填料采用彈性填料。
本項目出水要求高,采用傳統生物處理不能使出水達標,需通過后續深度處理進一步處理,本項目擬采用處理效果好,運行成熟的過濾處理單元,來保證出水達標
其中,生化處理系統+沉淀池+石英砂過濾+中間水池+消毒池為本單位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2.3 設備制造及安裝調試
1.污水處理工程配套設備按標準制造。
2.配套設備按工藝結構部件制造后運至現場,由專業人員進行現場組裝,包括聯接管道和水電設施。
3.設備安裝完畢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生物菌的培養、馴化及整套設施的聯體啟動運行,驗收合格后交付使用,并在此期間免費培訓操作管理技術人員。
(1)粗格柵
污水管道收集的污水先流經格柵,格柵主要用來攔截污水中的大塊漂浮物,以保證后續處理構筑物的正常運行及有效減輕處理負荷,為系統的*正常運行提供保證。
(2)沉砂沉淀池
污水經過格柵后,自流進入沉砂沉淀池,該池的設置主要是強化預處理的作用,其功能有以下三個方面:
①、沉淀比重較大的無機顆粒雜質,有效保證潛污泵不堵塞卡死等,大大延長了潛污泵的使用壽命,同時便于沉積物的清理工作,延長后續調節池的有效容積。
②、通過水解、酸化反應,將污水中的有機固體及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溶解性有機物,以保證后續調節池不累積淤泥和有效保證潛污泵不堵塞,卡死等,大大延長了潛污泵的使用壽命。
③、隔除水中的浮油、浮渣,減輕后續處理負荷。目前小型污水處理設施一般均不設機械撇油裝置,因為采用機械撇油一是需動力,增加運行費用;二是僅僅將浮油、浮渣排至設備外,還需人工清理。本方案設置沉砂沉淀池,池設置二道擋板,將沉砂池分成三格。過流孔采用H型管,管內流速不大于0.2m/s,故流速低。通過三級隔除,實際上已不可能再有浮油漂至后級構筑物。浮油只需定期打開檢修孔撈取即可。設計停留時間為2h。
(3)調節池
污水經過沉砂沉淀池后,自流進入調節池。由于來自各時的水質、水量均不一樣,一般高峰流量為平均處理量的2~8倍,因此為使污水處理系統連續穩定地運行,同時調節水量和均化水質,所以設計一調節池。該調節池的設計有效容積一般為平均處理量的4~12倍。調節池內置潛污泵及回流措施,以保證一定的額定流量提升至污水處理設備。設計停留時間為6h。
(4)生化處理系統
污水通過調節池提升泵進入生化處理系統,進行生化處理,設備內置彈性填料,該填料比表面積較大,在充氧的條件下,在填料表面將長出好氧菌,利用自身的新陳代謝,從而消耗掉水中的絕大部分有機物。本項目生化處理系統分為好氧池和缺氧池兩部分,在好氧池末端設置硝化液回流系統,使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進行反硝化脫氮,達到去除總氮的作用。其中缺氧反應器停留時間2.4h,好氧反應器停留時間9.h。
(5)沉淀池
生化系統脫落的生物膜將在沉淀池中去除。沉淀池污泥通過氣提系統排至沉砂沉淀池,沉砂沉淀池污泥需定期清理,一般一年一次。
在氣提系統設置一旁通管,調試初期可以使污泥回流至生化系統,縮短調試周期。沉淀池設計沉淀負荷1m3/m2/h。
(6)中間水池
沉淀池出水進入中間水池,中間水池起簡單的存水作用,中間水池內置潛污泵及回流措施,以保證一定的額定流量提升至深度處理系統。中間水池停留時間0.6h。
(7)石英砂過濾器
此設備采用石英砂、礫石等作為濾元,利用濾元來截留大粒徑的懸浮性顆粒雜質和膠體雜質,底部小粒徑的石英砂層則可確保后過濾出水水質,達到降低污染指數的要求。該過濾器作為活性炭過濾器的預處理設備,具有過濾效果好,納污能力強,過濾周期長,反沖強度低等特點。石英砂過濾器反沖洗排水排至沉砂沉淀池。
在過濾器進水管上設置一管道混合器,投加PAC混凝劑,加強懸浮性顆粒雜質和膠體雜質的去除效果,同時能保證TP的去除。設計濾速為8m/h。
(8)消毒池
污水經過濾處理后,進入消毒池,消毒劑選用三氯異氰尿酸,為有機氯片,采用直接接觸溶解的方式,由于該氯片具有飽和溶解的特點,因此能根據處理水量的變化情況而自動改變加藥量,消毒后出水可達標排放。
5、控制說明
污水處理控制系統采用PLC作為*控制器,主要控制調節池提升泵、風機、中間水池提升泵、硝化液回流泵、過濾進水泵、攪拌機、PAC加藥泵的運行和切換使用。
(1)潛水排污泵的控制
1)、調節池、中間水池設置3個液位,即低位停泵液位、中位起動液位和高位報警液位,報警液位啟動2臺。
2)潛水排污泵控制優先考慮2臺泵輪換起動。
3)如果單臺潛水排污泵連續運行,則連續運行24小時后進行切換。
4)如果有一臺水泵損壞則另一臺常開。
5)硝化液回流泵與調節池提升泵聯動。
(2) 風機的控制
1)風機與潛水排污泵聯動。
2)風機如2小時不動作,則運行0.5小時以保持微生物的活性。
(3)反沖洗運行程序
先停止進水泵及風機5min;過濾器閥門設置調整反洗狀態后,起動過濾進水泵,水泵運行時間設定為5min,過濾進水泵停止運行后,過濾器閥門調整過濾狀態后,程序進入正??刂?,起動工作泵(潛水排污泵)及風機。本方案主要特點是采用了*、可靠、成熟的污水處理技術;科學合理的設計;選用了性能優良的配套設備和材料,整套污水處理裝置可保持高效、穩定、可靠運行。
1.在處理工藝上采用既*又成熟,能耐沖擊負荷,且處理效果穩定,并減少剩余污泥排放量的工藝流程。
2.在設備選型上充分考慮應用特點,選擇性能可靠,設計*,噪音低,電耗少,操作維護方便的產品。
3.充分考慮污水處理工程中減振,降噪及除臭等措施,避免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4.工藝采用接觸氧化法,出水水質較穩定,不會產生絲狀細菌的過度繁殖的問題。
5 .污水處理設施中采用的水泵均為潛水式,放在水下工作,采用低耗低噪風機,對周圍環境不產生影響。
6. 剩余污泥經污泥池好氧消化后由環衛運走,做到無二次污染物產生。
巢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