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水來源
面對工業廢水越來越嚴重地污染環境,人們突然感到怎么以前也沒有感覺到這么多工業廢水和廢料,廢料處置不當遇水也就產水了有害水。其實,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工業生產總量增加多少,同樣,工業生產廢水就會相應增加多少,產生工業廢水的途徑多種多樣,歸納起來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工藝反應不*產生的廢料和廢水。工業生產過程中,一般的反應轉化率只能達到70%~80%,未反應完的原料一部分可以回收再利用,但終有一部分因回收不*或不可回收而在不同環節轉入廢水、廢氣或廢渣中。比如生產多晶硅的副產品,就是工藝水平低造成多晶硅還原效率低,產生的副產品及廢水數量也就增加。
2.副反應所產生的廢料。工業生產在進行工藝主反應的同時,往往還伴隨著一些副反應。副反應的產物數量一般較少,有些可以回收,但有些成分復雜,回收困難或回收費用很大,因此,只能將其作為廢料排棄。這種情況主要在化工行業、釀造行業同時也伴有廢水排放。
3.工業物料的跑冒滴漏。共用物料再儲存、運輸以及生產過程中的“跑”、“冒”、“滴”、“漏”現象,不僅會造成經濟損失,而且也可能造成嚴重的污染。這是大多數意外事件發生的原因,尤其是工業物料長途轉移的過程中更容易發生。
4.冷卻循環水。許多生產工藝中都需要大量的冷卻用水,如煉鋼、煉油、發電等。冷卻的方式一般有直接冷卻和間接兩種。直接冷卻是使冷卻水直接與被冷卻的物料接觸,很容易成為工業廢水;間接冷卻的冷卻水雖然不與物料直接接觸,但因為其中往往需要加入防腐劑、殺藻劑等化學物質,故也受到一定的污染需要定期處理或部分排放。但間接冷卻水相比其他工業廢水較為清潔,可通過一定的處理后循環使用。
5.以水作為生產過程介質的工業廢水。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都要全部排放;而且,成分復雜、不易凈化處理。如造紙、印染、清洗、電鍍等行業。
工業廢水分類:
工業廢水一般按三種來分類:
*種是按照加工對象分類,如冶金廢水、造紙廢水、金屬酸洗廢水、化學肥料廢水、紡織印染廢水、染料廢水、制革廢水、等。
第二種是按照廢水的化學性質分類,無機廢水和有機廢水,無機廢水如電鍍廢水等,有機廢水如食品加工的廢水。
第三種是按照廢水中所含的化學成分來分類,如含有酸、堿、汞、酚水、醛、含油廢水、有機磷等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