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噸的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一級B排放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是一種模塊化的高效污水生物處理設備,是一種以生物膜為凈化主體的污水生物處理系統(tǒng)。關于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的施工注意事項為大家簡單介紹下:
1、設備安裝之處必須保證下雨不積水。
2、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的出水管必須在相對地坪0.4m以下。
3、設備上方不得壓有重物,不得有大型車輛經過(指無特殊設計的)。
4、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一般不得抽空內部污水,以防止地下水。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可以減少占地面積,設備上方可修建停車場等,無需建廠房等設施,對周圍環(huán)境無影響、污泥產生量少、噪音小于二類地區(qū)的標準,操作簡便、工藝新、效果好、使用壽命長。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使用前的檢查及啟動的內容。
啟動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時檢查好電路,接線控制柜線路是否正確,電壓及電流是否符合要求。本控制柜可同時控制一臺潛污泵,一臺風機,還配有手動,自動控制系統(tǒng)。啟動水泵時檢查水泵管路是否有滲漏及吸水,有無堵塞。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水泵采用抗堵塞撕裂型潛污泵,水泵的控制由液位控制器通過檢測污水池中的液位來完成,當液位由低到高到達工作水位時啟動工作泵,如液位低到警戒水位時,關掉工作泵,啟動風機時檢查旋轉方向是否正確,切忌反轉。
沉淀池排泥控制,電磁閥氣提排泥,排泥周期為8小時,排泥時間配電箱出廠時已設定自動控制。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控制由手動與自動兩種控制方式,首先用手動控制,通過面板上按鍵開關,由人工控制潛污泵、風機等開啟,一切正常后,自動轉入自動控制。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污泥是污水處理后的產物,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可高達99%以上),有機物含量高,容易腐化發(fā)臭,這就需要進行污泥干化處理,目前污泥處理工藝中,污泥處理的干化處理方式占比仍居*。今天小編總結了一些關于污泥干化技術解答,以供大家參考。
1、干化工藝中產品溫度意味著什么?
污泥是一種高有機質含量的超細粉末,污泥干燥的目的首先在于減量、衛(wèi)生化。無論對于何種終處置方法,污泥干化本身并不會改變污泥的性質,即溫度并不會導致污泥產品的降解或質量問題。有鑒于此,無論從污泥產品的質量角度,還是干燥器的效率角度看,應該是溫度越高越好。但是,由于安全性問題的存在,絕大部分干化工藝傾向于盡可能降低產品的溫度,即降低所謂粉塵爆炸的點燃能量。
然而,根據(jù)研究,污泥粉塵的點燃能量很低,當氧氣、粉塵濃度達到一定量時,100度左右的溫度下,其點燃能量低至幾個到十幾個毫焦。當點燃能量達到1焦耳時,70-80度也足以形成燃燒。當粉塵濃度更高時,即使20-30度的環(huán)境都可能存在風險。許多料倉的自燃和爆炸均屬于這種情況。干化工藝為了保證一定的處理效率,溫度是必然存在的,而且不可能很低,典型值在105-125度之間。工藝的安全性只能從降低粉塵濃度和抑制燃燒氣氛入手。單純依靠降低產品溫度來保證安全性是不正確的想法。
2、干化為什么要進行污泥成份分析?
根據(jù)經驗,對污泥成份做一定的分析,對于確定干化工藝、獲得佳設計參數(shù)、確認工作條件是必要的。
與干化工藝相關的濕泥檢測內容包括:含水率、粘度、含油脂比例、酸堿腐蝕性、含沙率等。
與污泥終處置相關的干泥檢測內容包括:重金屬含量、有機質含量、熱值、細菌含量等。
3、為什么說污泥干化是資源化利用的di一步?
污泥無論來自工業(yè)還是市政,其處理的一個可行目標就是使所有來自工業(yè)中的污染物作為原料返回到工藝中去。所有的污染物事實上都是中間過程流失的原料,造成流失的媒介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水,去除水,將使得大量的潛在污染物可以重新得到利用。
污泥所含的污染物一般均有很高的熱值,但是由于大量水分的存在,使得這部分熱值無法得到利用。如果焚燒高含水率的污泥,不但得不到熱值,還需要大量補充燃料才能完成燃燒。
如果將污泥的含水率降到一定程度,燃燒就是可能的,而且,燃燒所得到的熱量可以滿足部分甚至全部進行干化的需要。
同樣的道理,無論制造建材還是圖例利用,減少含水率是關鍵。因此,可以說污泥干化或半干化事實上是污泥資源化利用的di一步。
4、旋風分離器的固體回收率是多少?
在許多熱對流系統(tǒng)中,污泥干化必須將全部或部分產品通過旋風分離的方式收集起來,由于各個工藝的風量和風壓不同,通過此方法進行回收的顆粒粒徑和比例不同,造成其設計的千差萬別。一般來說,旋風分離器的固體回收率在95-98%之間。含固率越高,產品的粒度越小,捕集的難度也就會提高。
5、干化包括哪些必要的工藝步驟?
污泥干化的目的在于去掉濕泥中的部分水分,以適應不同的處置要求。
干化意味著在單位時間里將一定數(shù)量的熱能傳給物料所含的濕分,這些濕分受熱后汽化,與物料分離,失去濕分的物料與汽化的濕分被分別收集起來,這就是干化的工藝過程。
從設備角度來描述這一過程,包括上料、干化、氣固分離、粉塵捕集、濕分冷凝、固體輸送和儲存等。
如果因物料的性質(粘度、含水率等)可能造成干化工藝的不穩(wěn)定性的(如黏著、結塊等),則有必要采用部分干化后產品與濕物料混合的工藝(返料、干泥返混)。此時,在上料之前和固體輸送之后應相應增加輸送、儲存、分離、粉碎、篩分、提升、混合、上料等設備。
6、干化為什么要區(qū)分間接或直接加熱方式?
直接和間接加熱方式的劃分在于熱源利用的形式區(qū)別,具體來說就是直接作為介質還是間接對換熱的介質進行加熱。
干化是依靠熱量來完成的,熱量一般都是能源燃燒產生的。燃燒產生的熱量存在于煙道氣中,這部分熱量的利用形式有兩類:
(1) 直接利用:將高溫煙道氣直接引入干燥器,通過氣體與濕物料的接觸、對流進行換熱。這種做法的特點是熱量利用的效率高,但是如果被干化的物料具有污染物性質,也將帶來排放問題,因高溫煙道氣的進入是持續(xù)的,因此也造成同等流量的、與物料有過直接接觸的廢氣必須經特殊處理后排放。
(2) 間接利用:將高溫煙道氣的熱量通過熱交換器,傳給某種介質,這些介質可能是導熱油、蒸汽或者空氣。介質在一個封閉的回路中循環(huán),與被干化的物料沒有接觸。熱量被部分利用后的煙道氣正常排放。間接利用存在一定的熱損失。
對干化工藝來說,直接或間接加熱具有不同的熱效率損失,也具有不同的環(huán)境影響,是進行項目環(huán)評和經濟性考察的重要內容。
2噸的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一級B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