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量50立方的氣浮機排放標準
氣浮機廠家發現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大量未經處理或者處理不合格的污水排放到湖泊中,致使我國河流湖泊富營養化日益加劇。藻類及時打撈與收集是減少水體中藻濃度的常用手段,但打撈上來的藻類含水率很高,不利于后續處理和利用。氣浮技術是使水中通入大量的微氣泡,使之作為載體與雜質相互粘附,形成整體密度小于水的浮體而浮上水面,已完成固液分離的效果。目前,氣浮機已成為處理高含藻水行之有效的設備。
壓力氣浮機對高藻水的處理效果十分顯著,該工藝可穩定產生10~100um的微氣泡,能很好的滿足氣浮要求。經實際工程表明經過壓力氣浮機處理后,可以大大降低原水的出水濁度,色度去除率可達81.8%,嗅閥值去除率研究室75.0%,藻總數去除率達92.6%。
氣浮機在處藻過程中,影響運行效果的主要因素
(1)混凝的投加量
適當增大混凝劑投量可以降低出水色度和濁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①增大混凝劑投量會進一步強化絮凝過程,從而使得由于絮體吸附大分子有機物而導致的部分有機物去除過程得到強化;②增大混凝劑投量會進一步強化混凝劑對膠體狀NOM碳懸浮有機物顆粒)的電中和作用,從而能夠進一步強化此類有機物的去除。但有研究表明在混凝劑投加過量時,不但不起絮凝作用,反而起分散穩定作用,使凈化效果變差,出水的濁度反而上升,這是因為在投加量過大時,產生了較脆弱的絮凝體,以致在注入氣浮水的時候,絮凝體被沖碎了。因此混凝劑的投加量確定可以現場實際情況決定投加量。
(2)絮凝顆粒大小
研究結果表明,當絮體顆粒尺寸與微氣泡尺寸接近時二者的粘附效率大。由于在氣浮工藝中微氣泡直徑一般在10100um范圍內年均為40um)8,故只要控制絮體顆粒在數10um至100um之間就可以滿足氣浮工藝的要求。
(3)反應攪排強度
由于氣浮工藝不需要大尺寸絮體顆粒,因此可適當提高反應攪拌強度銀高G值)。研究發現,當G值在10~505的范圈時氣浮工藝對顆粒的去除效果也很好,但高能量的輸入可以顯著降低小顆粒(<50um)的數目,因而更能保證氣浮的凈水效果。并且絮凝池設計應盡量提供活塞流狀態日,可以確保較好的氣浮效果。
(4)絮凝池停留時間
大部分水廠采用兩級絮凝且絮凝時問為20min。
(5)微氣泡大小
根據氣浮原理,在相等的空氣量條件下,所產生的氣泡越細,則氣泡的個體數量越多。比表面積越大,所具有的自由界面能也越大,微氣泡與絮粒通過碰撞粘附、凝聚形成大的帶氣絮粒的機率也越多。但微氣泡也并不是越小越好,Kuru國的研究結果表明,氣浮工藝中微氣泡大小應適當,過大或過小都會影響氣浮效果。
(6)接觸區接觸時間
氣浮分離系統的功能是確保一定容積來完成微氣泡群與水中雜質的充分混合、接觸、粘附以及帶氣絮粒與清水的分離,一般由接觸區和分離區組成。
接觸時間和水力分布條件是接觸室設計主要考慮的因素,其中水力條件要滿足氣泡快速、均勻的擴散,避免出現偏流、水流短路等情況,而水的流速和釋放器的布置方式及密度是影響接觸室水力條件的主要因素。氣浮機廠家根據研究表明,接觸時間小于40s時,接觸時間對出水影響較大;接觸時間小于20s時,出水濁度則會急劇上升。
BOAT型一體化氧化溝由于其分離器像水中的船而得名。BOAT型一體化氧化溝及其分離器如圖3–5所示。其工作原理與BMTS型一體化氧化溝相似,其區別是BOAT型一體化氧化溝的固液分離器僅占據了部分表面溝道。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
圖 3-5 BOAT型一體化氧化溝示意圖
氧化溝的工藝特征如下:
(4)在流態上,氧化溝介于*混合式與推流式之間,從水流動來看是推流
(5)式,由于流速快,可達0.25~0.35m/s,進水能與溝內混合液快速混合,因此氧化溝的流態又是*混合式。
(6)水力停留時間長,有機負荷低,運行穩定,處理水質良好。
(7)采用延時曝氣法運行,污泥產率低,剩余污泥量少。
(8)污泥齡長,達15~30d,為傳統活性污泥系統的3~6倍。
(9)能夠存活增殖世代時間長的細菌如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在溝內可發生硝化反應和反硝化反應,使氧化溝具有較強的脫氮能力。同時,氧化溝這種封閉循環式的結構能夠交替產生好氧/缺氧區域,因而特別能滿足污水的脫氮要求。
(10)對水溫、水質和水量的變化有較強的適應性。
(11)工藝操作管理方便。可不設置初沉池,污水只經過格柵和沉砂池即可進
(12)入氧化溝。主要設備是氧化溝溝體和二沉池,設施少,工藝流程簡單,操作和維護管理比較容易。在各種活性污泥處理系統中,氧化溝的維護管理為簡單,產生機械故障的可能性也相對較小。
3.5.3 設計事項
氧化溝的設計可參考《氧化溝設計規程》CECS112:2000。為保證活性污泥呈懸浮狀態,溝內平均流速應在0.3m/s以上。混合液在沉淀池進行泥水分離,污泥回流到氧化溝中,因農村管理水平有限,剩余污泥宜定期排放并作適當處理。
沉淀池可以采用常用的豎流沉淀池或平流沉淀池。
氧化溝的設計主要包括池體設計、曝氣裝置設計和沉淀池設計。氧化溝的參數宜根據實驗資料確定,在無試驗資料時,可參照類似工程選擇,或參考以下參數:
污水停留時間:6~30h;
污泥停留時間:10~30d;
溝內流速:0.25~0.35m/s;
溝內污泥濃度:1500~5000mg/L。
氧化溝工藝二沉池的表面負荷0.6-1.0m3/m2˙h,一體化氧化溝固液分離器表面負荷1.0m3/m2˙h左右。
氧化溝機械曝氣設備除具有良好的充氧性能外,還具有混合和推流作用,設備選型時要注意充氧和混合推流之間的協調。氧化溝曝氣轉刷的技術參數可參照《曝氣轉刷認定技術條件 》(HCRJ 034-1998)。在有條件的地區,也可自行加工,以降低成本。
3.5.4 施工事項
氧化溝宜選用專業施工隊進行施工和安裝。
3.5.5 造價指標
氧化溝的建設成本主要包括池體建設和購置設備。
一般鋼筋混凝土池體的建設費用為600~1000元/m3,不同地區或池體埋地與否會有差別,采用鋼板或玻璃鋼池體的造價約為1000元/m3。
轉刷的費用約為15000~30000元/m,如果定做,會大幅度節省費用。轉盤的費用較貴。
3.5.6 運行管理
主要是氧化溝設備的維護。
3.6 人工濕地
3.6.1 概述
人工濕地是一種通過人工設計、改造而成的半生態型污水處理系統,主要由土壤基質、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三部分組成。此外,人工濕地對改善環境和提高環境質量有明顯的作用,它增加了植被覆蓋率,保持了生物多樣性,改善了生態環境。
人工濕地的優點:投資費用省,運行費用低,維護管理簡便,水生植物可以美化環境,增加生物多樣性。
人工濕地的不足:污染負荷低,占地面積大,設計不當容易堵塞,處理效果受季節影響,隨著運行時間延長除磷能力逐漸下降。
人工濕地的適用范圍:尤其適用對于資金短缺、土地面積相對豐富的農村地區,不僅可以治理農村水污染、保護水環境,而且可以美化環境,節約水資源。在東南地區,人工濕地主要適用于單戶或幾戶規模的分散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
3.6.2 類型和結構
人工濕地按水流特征,可分為表面流人工濕地(圖3-6)、潛流人工濕地(圖3-7)、垂直流人工濕地(圖3-8)。表流人工濕地建造費用較省,但占地面積大于潛流和垂直流人工濕地,且冬季表面易結冰,夏季易繁殖蚊蟲,并有臭味。潛流型濕地的優點在于其充分利用了濕地的空間,發揮了系統間的協同作用,且衛生條件好,但建設費用較高。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
圖 3-6 表流人工濕地示意圖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
圖 3-7 潛流人工濕地示意圖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
圖 3-8 垂直流人工濕地結構示意圖
3.6.3 設計事項
人工濕地的設計可參考《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導則》(RISN-TG006-2009)。
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進行設計和運行。設計時首先確定生活污水的水量和水質,并根據當地的地質、地貌、氣候等自然條件選擇合適的人工濕地類型,然后根據相應的濕地類型進行設計。設計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污染負荷、濕地面積、濕地床結構、基質材料選擇、植被選擇、水力狀況、進水和排水周期等。
1)污染負荷
相對生物接觸氧化池和氧化溝等好氧生物技術,人工濕地污染負荷低,其進水污染物濃度特別是懸浮物SS濃度不能太高,建議不超過50mg/L,否則容易堵塞。不同類型人工濕地污染負荷取值范圍變化較大。
2)濕地面積
人工濕地構筑物的長寬比,根據水質及水流特點設置合理的長寬比,若因用地面積及地形限制,達不到長寬比要求,可以通過一定的工程措施如設置擋墻、擋板等來人為改變水流路徑,延長停留時間,防止短流。人工濕地的設計面積根據擬處理的水量確定,包括常規的污水的水量和匯流區域內的暴雨徑流量。
處理量50立方的氣浮機排放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