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g次氯酸鈉發生器發貨及時
次氯酸鈉溶液的穩定性較差,極易分解,因此并不適合進行長途運輸或*儲存。為了弄清楚次氯酸鈉溶液不易存儲的原因,我們進行了多次試驗,終總結一下幾個影響次氯酸鈉溶液穩定性的因素。
影響次氯酸鈉溶液穩定性的因素有:光線、溫度、酸等。
因素一:光線--飲用水消毒設備
成品次氯酸鈉在運輸和存儲過程中要做好遮陽處理,是放在通風陰涼處進行存儲。這是因為如果次氯酸鈉溶液放置在陽光下20小時左右,就會導致溶液中90%的有有效氯被分解。
因素二:溫度
成品次氯酸鈉穩定性在常溫下會逐漸自動分解,溫度越高分解的速度越快。
因素三:酸
酸性物質會影響次氯酸鈉溶液的穩定性,如果次氯酸鈉溶液存儲的周圍還存儲了像鹽酸、硫酸一類的物質,就會導致次氯酸鈉溶液發生酸解反應,所以要分開存儲。
這些影響次氯酸鈉溶液穩定性的因素在運輸和存儲過程中非常常見,因此我們并不建議用戶購買成品溶液使用。
次氯酸鈉發生器作為一種通過電解鹽水產生次氯酸鈉的設備能夠很好的解決次氯酸鈉成品藥劑在運輸和存儲過程中面臨的這些問題,保證溶液的穩定性,保證水處理的質量,因此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購買次氯酸鈉發生器制備次氯酸鈉溶液。
(六)我碰到一個問題,我們的二沉池近幾天發現了污泥成塊上浮,很松散,可能是污泥膨脹,但不是很嚴重。但我很奇怪的是,生化池的MLVSS在2000mg/l左右,泥齡比較短,污泥沒有老化,也是在控制范圍內,生化池的末端的溶解氧在2-4之間,很好啊。(我們用的是虹吸回流污泥,根據我的觀察,二沉池回流系統很正常,二沉池內的污泥沉淀基本上都回流了)。進水的COD也不是很高,二級出水COD在60mg/l以下(應該很不錯了),整個生化系統十分正常。在這種情況下,為什么會發生污泥膨脹?還有就是我們在用的三個二沉池,為什么只有一個會發生污泥上浮松散,而其他兩個卻很正常?
解答:
1.首先應該確認活性污泥是否有絲狀菌膨脹現象產生。膨脹到什么程度。
2.通常如下方法可以判斷:a、SV30檢測。b、SVI檢測。c、顯微鏡檢查。但是好像您給我的資料中沒有這三個參數。
3.我的經驗是,絲狀菌膨脹與廢水成分單一、溶解氧不足、食微比過低有關。其他因PH、溫度等原因導致的基本不會發生,多是起到了輔助作用而已。
4.廢水成分單一,正常菌膠團的生長容易受到抑制、而有的廢水成分卻利于絲狀菌的增殖。
5.溶解氧不足,曝氣有死區,同樣利于絲狀菌增殖,主要體現在絲狀菌筆表面積巨大,低氧環境更利于其增殖。
6.食微比過低導致絲狀菌增殖同溶解氧不足的原因基本相同的。
7.正常菌膠團與絲狀菌所處的環境決定了是否會發生絲狀菌膨脹。
8.以上解釋,還請仔細思考融會。
9.通過診斷手段確定是否發生絲狀菌膨脹。
10.如果是絲狀菌膨脹,你三個二沉池會同時發生膨脹現象的,不可能只有一個發生膨脹,所以還請確認是否發生了絲狀菌的膨脹。
(七)新建污水廠在調試時應注意那些問題?主要的步驟有哪些?應該在哪里找相關的資料?采用的是(厭氧UASB+高負荷生物濾池法/固體接觸法)。
解答:
1.調試的問題我想您咨詢貴單位環保設施的設計施工單位比較好!一般來講施工單位是要負責調試和員工培訓的。
2.污泥接種和負荷調整我想是重要的工作。
(八)不知污水廠的出水達標率是如何計算的?有沒有算周平均的,如何算?不知有沒有硬性規定出水達標率要達到多少?
解答:
據我了解,好像沒有硬性規定的,企業內部管理可以有此提法。多少周期自己可以定的!
(九)請問啤酒廢水在采用接觸氧化處理時會有大量泡沫產生,且出水COD不穩定是怎么回事?
解答:
1.啤酒廢水是屬于B/C比較高的廢水,易于生物系統利用降解。由此生物活性較高。在沖擊負荷較大,食微比過高時尤其容易產生大量泡沫(白色),通過提高活性污泥濃度一般可以緩解泡沫的產生。
2.由于啤酒廢水受生產過程影響,每天各時間段水量和濃度變化較大,在調節池不具備較大調節能力時,尤其容易產生沖擊負荷,由此,泡沫產生和出水指標不穩定的產生就有可能了。
3.當然,啤酒廢水ph變化較大,應該調整得當,保證進生化池的廢水ph調整到位,否則也有可能產生泡沫,但這多半是事故操作時才會發生。
(十)多個印染企業的排水集中處理,主體工藝為物化-厭氧-好氧,好氧工藝為活性污泥法,現在的情況是好氧進水COD約在600mg/l,硫在100mg/l左右,好氧池出水(靜沉)COD約100mg/l,污泥濃度(MLSS)800mg/l,F/M約在0.35左右,好氧池末端溶解氧在2mg/l左右。棘手的問題是污泥在二沉池中沉淀性能很差,多呈懸浮狀態,隨出水流失嚴重,二沉池底部污泥濃度很低,比曝氣池高不了多少,污泥流失導致出水水質超標。對污泥鏡檢有少量絲狀菌,我懷疑污泥懸浮的原因為結合水性污泥膨脹,但因為對結合水性污泥膨脹有那些特征不是很清楚,因此不能肯定是否為結合水性污泥膨脹,想聽你的看法,有何好的對策?還有進水中過高的S2-是否會造成污泥中毒?以及會對污泥造成什么樣的后果?
解答:
1.COD去除率83%,應該還可以,因為,您處理的源水處理難度較大。
2.各指標控制的也較好。
3.對于出水有漂泥現象,我認為,和您處理的源水水質有關,我不知道SV30沉降情況如何,所以,不太好判斷,但我想,活性污泥懸浮有兩種表現:a活性污泥絮凝后懸浮。b活性污泥不絮凝懸浮。前者是活性污泥包裹氣泡形成的,后者是污泥膨脹引起的。
4.通常,源水含有多量硫化物,容易導致含硫粒的絲狀菌繁殖,導致污泥產生漂泥。同時硫化物含量過高是,污泥容易降低活性,導致漂泥。因此,歸結為硫化物含量過高導致漂泥,應該可以成立的。
5.我想適當提高污泥濃度,可以緩解漂泥現象的。同時隨著系統的運行,活性污泥應該可以被馴化而適應這樣的水質的。
(十一)食微比可以監測什么指標?而且怎么樣才可以測出來呢?
解答:
食微比,是進入生化系統前的水體中,有機物含量與生化系統內活性污泥濃度的比值,通過這個比值,可以判斷負荷高低,進而調整操作,避免生化系統發生污泥老化和過負荷出水超標的產生。計算公式為經驗公式,具體可參照一下前面的相關交流內容。
50g次氯酸鈉發生器發貨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