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催化反應類別,貴金屬催化劑可分為均相催化用和多相催化用兩大類。
按催化反應類別,貴金屬催化劑可分為均相催化用和多相催化用兩大類。均相催化用催化劑通常為可溶性化合物(鹽或絡合物),如氯化鈀、氯化銠、醋酸鈀、羰基銠、三苯膦羰基銠等。多相催化用催化劑為不溶性固體物,其主要形態為金屬絲網態和多孔無機載體負載金屬態。金屬絲網催化劑(如鉑網、銀網)的應用范圍及用量有限。絕大多數多相催化劑為載體負載貴金屬型,如Pt/A12O3、Pd/C、Ag/Al2O3、Rh/SiO2、Pt-Pd/Al2O3、Pt-Rh/Al2O3等。在全部催化反應過程中,多相催化反應占80%~90%。按載體的形狀,負載型催化劑又可分為微粒狀、球狀、柱狀及蜂窩狀。按催化劑的主要活性金屬分類,常用的有:銀催化劑、鉑催化劑、鈀催化劑和銠催化劑。
通常,貴金屬催化劑可以在更低的溫度下比一般金屬催化劑擁有更高的性能(催化活性和選擇性)。研究發現,納米級別的貴金屬粒子和載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會改變其表面的性質(幾何結構和表面電子),可以加速反應,呈現很高的催化活性。
再次,因為貴金屬催化劑之間存在協同作用(兩種催化劑組合在一起,作用大于分別使用的總和),不僅可以組合使用,使催化反應的活性大大增加,且貴金屬可以和一般金屬形成不同含量比例和不同顆粒尺寸的組合催化劑,提高反應的選擇性和催化劑的壽命(可使用時間的長短),降低催化劑的成本(存在自然界中的貴金屬的量非常的少,所以其價格也比一般金屬的要高很多)。
催化劑的燒結和熱失活是指由高溫引起的催化劑結構和性能的變化。高溫除了引起催化劑的燒結外,還會引起其它變化,主要包括:化學組成和相組成的變化,半熔,晶粒長大,活性組分被載體包埋,活性組分由于生成揮發性物質或可升華的物質而流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