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處理10噸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生物膜法曝氣生物濾池
設置了塑料型塊的曝氣池。按其過程也稱生物接觸氧化法。它的工作類似活性污泥法中的曝氣池,但是不要回流污泥,曝氣方法也不能沿用,一般采用全池氣泡曝氣,池中生物量遠高于活性污泥法,故曝氣時間可以縮短。
運行較穩定,不會出現污泥膨脹問題。也有采用粒料(如砂子、活性炭)的。這時水流向上,濾床膨脹、不會堵塞。因為表面積高,生物量多,接觸又充分,曝氣時間可縮短,處理效率可提高,尚處在研究階段。
生物膜法厭氧生物濾池
構造和曝氣生物濾池雷同,只是不要曝氣系統。因生物量高,和污泥消化池相比,處理時間可以大大縮短(污泥消化池的停留時間一般在10天以上),處理城市污水等濃度較低的廢水時有可能采用。

生物膜運行過程
生物膜法生物膜的形成
前提條件:起支撐作用的載體物——填料或稱濾料
營養物質——有機物、N、P以及其它
接種微生物
生物膜的形成過程:含有營養物質和接種微生物的污水在填料的表面流動,一定時間后,微生物會附著在填料表面而增殖和生長,形成一層薄的生物膜。
生物膜法生物膜的組成
在生物膜上由細菌及其它各種微生物組成的生態系統以及生物膜對有機物的降解功能都達到了平衡和穩定。
對于城市污水,在20°C條件下,生物膜從開始形成到成熟,一般需要30天左右。
性質:高度親水,存在著附著水層
微生物高度密集:各種細菌以及微型動物,這些微生物起著主要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的作用,形成了有機污染物——細菌——原生動物(后生動物)的食物鏈
生物膜法生物膜的更新與脫落
厭氧膜的出現過程:
①生物膜厚度不斷增加,氧氣不能透入的內部深處將轉變為厭氧狀態②成熟的生物膜一般都由厭氧膜和好氧膜組成③好氧膜是有機物降解的主要場所,一般厚度為2mm。
厭氧膜的加厚過程:
①厭氧的代謝產物增多,導致厭氧膜與好氧膜之間的平衡被破壞②氣態產物的不斷逸出,減弱了生物膜在填料上的附著能力③成為老化生物膜,其凈化功能較差,且易于脫落。
生物膜的更新:
①老化膜脫落,新生生物膜又會生長起來②新生生物膜的凈化功能較強。
生物膜法的運行原則
①減緩生物膜的老化進②控制厭氧膜的厚度③加快好氧膜的更新④盡量控制使生物膜不集中脫落。

生物膜法特點及基本特征
生物膜法特點
1、 生物相方面的特征:
(1)微生物多樣化(2) 生物的食物鏈長(3) 能夠存活世代時間較長的微生物(4) 分段運行與優占種屬
2、處理工藝方面的特征:
(1)對水質、水量變動有較強的適應性
(2)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宜于固液分離
(3)能夠處理低濃度的污水
(4)易于維護運行、節能
日處理10噸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生物膜法基本特征
在污水處理構筑物內設置微生物生長聚集的載體(一般稱填料),在充氧的條件下,微生物在填料表面聚附著形成生物膜,經過充氧(充氧裝置由水處理曝氣風機及曝氣器組成)的污水以一定的流速流過填料時,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收分解水中的有機物,使污水得到凈化,同時微生物也得到增殖,生物膜隨之增厚。當生物膜增長到一定厚度時,向生物膜內部擴散的氧受到限制,其表面仍是好氧狀態,而內層則會呈缺氧甚至厭氧狀態,并終導致生物膜的脫落。隨后,填料表面還會繼續生長新的生物膜,周而復始,使生物膜法污水得到凈化。
微生物在填料表面聚附著形成生物膜后,由于生物膜的吸附作用,其表面存在一層薄薄的水層,水層中的有機物已經被生物膜氧化分解,故水層中的有機物濃度濃度比進水要低得多,當廢水從生物膜表面流過時,有機物就會從運動著的廢水中轉移到附著在生物膜表面的水層中去,并進一步被生物膜所吸附,同時,空氣中的氧也經過廢水而進入生物膜水層并向內部轉移。
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在有溶解氧的條件下對有機物進行分解和機體本身進行新陳代謝,因此產生的二氧化碳等無機物又沿著相反的方向,即從生物膜經過附著水層轉移到流動的廢水中或空氣中去。這樣一來,出水的有機物含量減少,廢水得到了凈化。
在小規模分散型污水處理中大量使用生物膜污水處理工藝,比使用活性污泥工藝更有優勢,具體體現在:①微生物相方面,各種生物膜工藝中參與凈化反應的微生物多樣化,微生物的食物鏈較長,世代時間較長的微生物易于存活,在分段運行中每段都能夠形成優勢菌種;②在處理工藝上,各種生物膜工藝對水質水量變化均有較強的適應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易于固液分離,能夠處理低濃度的污水,易于維護、節能。
在生物法中,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濾池兩大類,生物濾池的處理效率不高,衛生條件較差,我國只有少數幾座生物濾池城市污水處理廠,而活性污泥法占絕大多數。
活性污泥法有很多種型式,使用廣泛的主要有三類:①傳統活性污泥法和它的改進型A/O、A2/O工藝,②氧化溝,③SBR工藝。
傳統活性污泥法是應用早的工藝,它去除有機物的效率很高,在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采用厭氧消化方式進行穩定處理,對消除污水和污泥的污染很有效,而且能耗和運行費用都比較低,因而得到廣泛應用。近20年來,水體富營養化的危害越來越嚴重,去除氮、磷列入了污水處理的目標,于是出現了活性污泥法的改進型A/O法和A2/O法。A/O法有兩種,一種是用于除磷的厭氧—好氧工藝,一種是用于脫氮的缺氧—好氧工藝;A2/O法則是既脫氮又除磷的工藝。
氧化溝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型,在水力流態上不同于傳統活性污泥法,是一種首尾相接的循環流,通常采用延時曝氣,在污水凈化的同時污泥得到穩定。它不設初沉池和污泥消化池,處理設施大大簡化。氧化溝具有傳統活性污泥法的優點,去除有機物的效率很高,也具有脫氮的功能。如果在溝前增設厭氧池,還可同時除磷。氧化溝這種、簡單的特點,使它在中小型城市污水處理廠中得到廣泛應用。
SBR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它的基本特征是在一個反應池中完成污水的生化反應、沉淀、排水、排泥,不僅省去了初沉池和污泥消化池,還省去了二沉池和回流污泥泵房,處理設施比氧化溝還要簡單,而且處理效果好,有的SBR工藝還具有很強的脫氮除磷功能。SBR工藝對自控要求高,過去自控設備不過關,這種工藝無法推廣,近年來自控技術和儀表應用于污水處理已經過關,我國昆明第三、第四污水廠采用SBR工藝已成功運行數年,因而SBR工藝得到大力推廣,成為業內人士十分關注的一種工藝。
優點
(1)能充分利用地形,結構簡單,建設費用低。
采用污水處理穩定塘系統,可以利用荒廢的河道、沼澤地、峽谷、廢棄的水庫等地段建設結構簡單,大都以土石結構為主,在建設土地具有施工周期短,易于施工和基建費低等優點。污水處理與利用生態工程的基建投資約為相同規模常規污水處理廠的1/3-1/2。
(2)可實現污水資源化和污水回收及再用,實現水循環,既節省了水資源,又獲得了經濟收益。
穩定塘處理后的污水,可用于農業灌溉,也可在處理后的污水中進行水生植物和水產的養殖。將污水中的有機物轉化為水生作物、魚、水禽等物質,提供給人們使用或其他用途。如果考慮綜合利用的收入,可能到達收支平衡,甚至有所盈余。
(3)處理能耗低,運行維護方便,成本低。
風能是穩定塘的重要輔助能源之一,經過適當的設計,可在穩定塘中實現風能的自然曝氣充氧,從而達到節省電能降低處理能耗的目的。此外,在穩定塘中無需復雜的機械設備和裝置,這使穩定塘的運行更能穩定并保持良好的處理效果,而且其運行費用僅為常規污水處理廠的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