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
《全國防沙治沙規劃(2021—2030年)》提出推進沙塵暴感知系統和監測體系建設:
近日,《全國防沙治沙規劃(2021—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發布。《規劃》明確,到2030年全國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務1.86億畝,沙化土地封禁保護面積9000萬畝,全國67%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防沙治沙取得決定性進展。《規劃》明確提出推進沙塵暴感知系統和監測體系建設。
《規劃》明確,到2030年,我國防沙治沙工作按照保護優先、重點修復、適度利用的總體思路,因地制宜,分區施策,對難治理、可治理沙化土地實行分類保護,推進重點區域沙化土地的綜合管理,適度發展綠色生態沙產業等措施。
在“健全規劃實施保障機制"一項中,《規劃》要求,強化科技支撐,推進沙塵暴感知系統和監測體系建設。其中要依托中國氣象局承擔的世界氣象組織(WMO)亞洲沙塵暴預報區域專業氣象中心,開展亞洲地區沙塵暴監測預報預務和技術研發工作;提升沙塵暴監測預報預警、災情評估、信息傳輸、決策指揮等能力;研究分析沙塵源區植被與沙塵天氣相關性,為科學開展沙塵暴防治提供決策依據;制訂沙塵暴災害應急處置技術規范和標準,修訂《重大沙塵暴災害應急預案》。
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沙塵暴已成為我國西北地區面臨的一大挑戰。為了有效應對沙塵暴,我們推出了創新的沙塵暴感知系統與監測體系。
使用場景:適合用于沙塵暴監測預務和技術研發工作,提升沙塵暴監測預報預警、災情評估、信息傳輸、決策指揮等能力
沙塵暴感知系統:
實時監測:全天候監測沙塵暴的動態,數據實時上傳至云平臺。
預警功能:結合歷史數據和氣象信息,提供沙塵暴預警,為應急響應提供寶貴時間。
智能識別:自動識別沙塵暴的強度、范圍和移動路徑,為決策者提供準確依據。
沙塵暴監測體系:
覆蓋化:網絡化的監測站點,確保對沙塵暴的全面監測。
數據整合與分析:將各類監測數據整合,進行深度分析,揭示沙塵暴的形成機制與趨勢。
環境因素監測:同時監測風速、風向、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為沙塵暴預警提供多維數據支持。
沙塵暴應用價值:
環境保護:為政府和相關機構提供決策依據,助力環境保護和治理。
災害預防:準確預警,降低沙塵暴對人民生命財產的威脅。
科學研究:為氣象、地理和環境科學等領域的研究提供寶貴數據。
沙塵暴預警監測系統技術參數:
技術原理:光散射(粉塵),超聲波(風速風向),溫度濕度大氣壓(數字式)
PM2.5/PM10/TSP 量程:0.001mg/m3-30mg/m3,測量精度:≤±20%
風速傳感器 量程:0~45m/s分辨率:0.1m/s 測量精度:±(0.3±0.03V)m/s
風向傳感器量程: 0~360o 分辨率:1° 測量精度:±3°
濕度傳感器量程: -50~+100℃ 分辨率:0.1℃ 測量精度:±0.5℃
濕度傳感器量程: 0~100%RH 分辨率:0.1%RH 測量精度:±5%
大氣壓傳感器量程:500~1100hPa 分辨率:0.1hPa 測量精度:±0.3hPa
光譜攝像頭:云臺功能,最遠報警距離:700-6000m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