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和人們對環境狀況的關注,污水排放標準也日益嚴格,醫療門診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有毒物質,如果不經有效處理將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所以醫療門診污水處理是否達標將關系到診所能否開辦的一項重要依據。
根據《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醫療門診污水排放應達到以下標準:
1、連續三次各取樣500ml進行檢驗,不得檢出腸道致病菌和結核病桿菌。
2、總大腸菌群數每升不得大于500個。
3、總余氯量為4-5mg/L.
4、污水與氯接觸時間不少于1小時。
醫療門診內所有的科研污水必須通過管道輸入處理池中進行消毒處理后方能排放。污水處理池的涉及必須符合以下要求:
各個診所排出的污水自流至地下室集水槽,并初步過濾掉大顆粒的雜質,當水位高度達到空氣開關的設定位置,自動由提升泵提升到消毒接觸槽并同時投加消毒劑(消毒或臭氧消毒),其混和液經過混和,在接觸槽中停留一段時間后,充分殺死了污水中的病菌,達到國家標準,出水進入地下三層集水坑,而后排入市政管網,至此完成了處理工藝的各單元操作。
診所門診污水處理排放標準
1、應遠離治療區和接待區,設計在較為隱蔽的地方。
2、有防腐蝕、防滲漏設施,一般采用1公分厚的高強度密胺板制成。
3、確保處理效果,安全耐用。
4、操作方便,便于消毒和清污,并有利于操作人員的安全。
我公司根據醫療門診可用面積小,污水量少的特點,設計了一系列小型污水處理設備,該設備采用多級過濾+消毒的處理工藝,具有占地面積少、無噪音、無二次污染、安裝方便、維護簡單、容易達標等優點,現已被廣泛用于動物醫院、醫療門診、實驗室等污水處理工程。
設備流程:廢水→污水自動提升系統→中控系統→消毒制備系統→消毒反應系統→出水排放
水質
項目 | CODCR(mg/L) | BOD5(mg/L) | SS(mg/L) | NH3-N(mg/L) | TP(mg/L) |
原水水質 | 250~400 | 150~250 | 150~220 | 20~30 | 5~8 |
設計水質 | 350 | 250 | 220 | 30 | 8 |
水質 | ≤60 | ≤20 | ≤20 | ≤15 | ≤1.0 |
|
|
|
|
|
|
污水處理設備有什么工藝流程:
1、格柵:在污水處理或水泵前應設置格柵,格柵井可與調節池合建,格柵應按zui大時污水量設計。柵渣與污水處理產生污泥等一同集中、處理、處置。
2、預池:傳染病污水預宜采用臭氧。時間應不小于30 min。非傳染病污水處理可不設預池。
3、調節池:污水處理應設調節池。連續運行時,其有效容積按日處理水量的6~8小時計算。間歇運行時,其有效容積按工藝運行周期計算。調節池宜采用推流式潛水攪拌機,攪拌機選型應按照CJ/T109-2000進行設備選型,攪拌功率應結合池體大小進行確定,一般可按5 W/m3~10 W/m3計算。調節池應設置排空集水坑,池底流向集水坑的坡度應不小于3~5‰。
4、水解池:水解池為水解酸化池,溫度宜為15~40 ℃,DO宜保持在0.2~0.5 mg/L。水解酸化池一般采用上向流,zui大上升流速宜為1.0 m/h ~1.5 m/h,水力停留時間一般為2.5 h ~3 h。
5、混凝沉淀處理 污水的一級強化處理宜采用混凝沉淀工藝。混凝劑一般采用聚丙烯酰胺(PAM)、聚合氯化鋁(PAC)、聚合硫酸鐵(PFS)等。混凝池宜采用機械攪拌,絮凝和混凝池設計遵循HJ2006-2010有關規定,絮凝時間及混凝攪拌強度應根據實驗或有關資料確定。當沉淀池體采用鋼結構設備時,應采取切實有效的防腐措施;斜板沉淀池應設置斜板沖洗設施;其他形式沉淀池應采取便于清理、維修的措施。
診所門診污水處理排放標準
產品優點:
1.設備埋于地表下,上面可以進行綠化,美觀。
2.整個設備一般不需要專人。
3.可以面積,設備上方可修建停車場等,無需建廠房等設施。
4.對周圍無影響、污泥產生量少、噪音小于二類地區的。
5.操作簡便、維修方便、工藝新、效果好、使用壽命長。
6.設備可按布置,也可隨地形需要特殊布置。
各個診所排出的污水自流至地下室集水槽,并初步過濾掉大顆粒的雜質,當水位高度達到空氣開關的設定位置,自動由提升泵提升到消毒接觸槽并同時投加消毒劑(消毒或臭氧消毒),其混和液經過混和,在接觸槽中停留一段時間后,充分殺死了污水中的病菌,達到國家標準,出水進入地下三層集水坑,而后排入市政管網,至此完成了處理工藝的各單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