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0.5噸每小時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0.5噸每小時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概述
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突飛猛進,整體發展處于快速成長期,主要表現在污水處理能力迅速擴張、污水處理率穩步提高、污水處理量快速增長等方面。2010年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10262萬立方米,比2009年末增長13.4%,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6.9%。截至2011年9月底,全國設市城市、縣累計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3077座,處理能力達到1.36億立方米/日。
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推動了環保產業發展,到2020年城市污水處理率將不低于90%,我國污水處理業務市場空間廣闊。此外,國家鼓勵利用再生水的政策,也將對污水深度處理業務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我國污水處理建設的嚴峻形勢,縣城和建制鎮污水處理率較低的現狀,為污水處理市場的建設、運營投資均帶來巨大投資空間。
0.5噸每小時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工藝特征
A/O工藝將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聯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異養菌將污水中的淀粉、纖維、碳水化合物等懸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有機酸,使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成可溶性有機物,當這些經缺氧水解的產物進入好氧池進行好氧處理時,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異養菌將蛋白質、脂肪等污染物進行氨化(有機鏈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離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條件下,自養菌的硝化作用將NH3-N(NH4+)氧化為NO3-,通過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條件下,異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將NO3-還原為分子態氮(N2)完成C、N、O在生態中的循環,實現污水無害化處理。、
0.5噸每小時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流程說明
進水→格柵井→調節池→水解酸化池→氣浮池→一級接觸氧化池→二級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清水池→達標排放
(1) 格柵
格柵由一組平行的金屬柵條或篩網組成,安裝在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的進口處或污水處理廠的端部,用以截流較大的懸浮物或漂浮物,以便減輕后續處理構筑物的處理負荷,并使之正常運行。
篩除是分離肉類加工廢水中較粗的分散性懸浮固體使用廣泛的方法,本工藝的設計中采用中格柵,主要用于攔截較粗的懸浮物固體,柵條間距為20mm。柵條20根。
(2) 調節池
調節池的木的是削弱水質水量波動對廢水處理工藝的影響,利于或保證處理工藝的正常運行,保證穩定的處理效果。從工業企業排出的廢水,其水量和水質都是隨時間變化的,為了保證后續處理構筑物或設備的正常運行,需對廢水的水量和水質進行調節。
應根據不同廢水水質情況、處理工藝系統的特點及處理要求而具體確定。設于一級處理之后、二級處理之前,可減少調節池中的浮渣和污泥;設于一級處理之前,需考慮混合設備以防污泥沉淀或設置污泥斗以便排泥(導致深度過大)。
調節池的類型包括均量池、均質池以及均化池。在本次設計中,采用矩形平面對角線出水調節池。
0.5噸每小時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安裝、調試與維護
1、 安裝:化糞池、格柵井、調節池需業主自籌,根據當時土質情況而定(磚混和鋼混),坑體尺寸我方提供數據圖紙,要求四周挖掘寬度需比設備平面尺寸大600mm以上。
2、根據安裝圖,用吊車將鋼結構池體吊入。不能將箱體位置、方向放錯,然后將池子之間的管道連接。
3、安裝完畢后必須把設備存滿水,試驗各管道接口不滲漏,后用土填入設備四周與間隙中,并平整地面,把電控柜控制線與設備接通,電控柜與電源線接通。接線時注意風機、水泵的轉向。
4、設備安裝后必須保證下雨地面不積水,鋼結構池體的上方不得壓有重物。設備一般不抽空內部污水,以防地下水把設備浮起。
5、調試:為了避免菌種流失,可減少進水量并啟動風機進行曝氣,直至填料上長出一層橙黃色生物膜,即已完成填料掛膜,然后將進水量增加至額定流量。完成填料掛膜后,再對*生物池內微生物進行馴化,即逐漸減少曝氣機量,使*生物池處于缺氧狀態,使填料上微生物變為兼性微生物。然后對微生物進行適應性運轉,直至達到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