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洗滌廠污水處理設備工藝說明
閱讀:496 發布時間:2021-1-11洗滌廠污水處理設備工藝說明
洗滌廠污水處理設備工藝說明——洗滌污水特點及來源
洗滌廢水,主要由肥皂、油脂、合成洗滌劑、清潔劑以及少量細菌、大腸菌群、病毒等有害物質組成,已成為重要的水質污染源。洗滌廢水有機物濃度變化較大,濁度較高,BOD/ COD比為0.45左右,可生化性較好。洗滌劑的有效成份是表面活性劑和增凈劑,此外,還有漂白劑等多種輔 助成分。表面活性劑按其分子構型和基團的類型,可分為陽離子型、陰離子型和非離子型三類。
洗滌廠污水處理設備工藝說明——工藝選取
根據工藝選取的原則:①技術*,處理效果穩定;②投資和運行費用低;③管理簡單,運行可靠。確定本研究中高校宿舍生活污水處理與回用工藝如圖1(略)所示:
1)初沉池:初沉池可除去廢水中的可沉物和漂浮物。廢水經初沉后,約可去除可沉物、油脂和漂浮物的50%、BOD的20%,按去除單位質量BOD5或固體物計算,初沉池是經濟節省的凈化步驟,
對于生活污水和懸浮物較高的工業污水均宜采用初沉池預處理(圖1)。
2)A/O池:A/O工藝將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聯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厭氧段厭氧菌將污水中的淀粉、纖維、碳水化合物等懸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有機酸,使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成可溶性有機物,當這些經缺氧水解的產物進入好氧池進行好氧處理時,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異養菌將蛋白質、脂肪等污染物進行氨化(有機鏈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離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條件下,自養菌的硝化作用將NH3-N(NH4+)氧化為NO3-,通過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條件下,異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將NO3-還原為分子態氮(N2)完成C、N、O在生態中的循環,實現污水無害化處理。
3)生物接觸氧化池:在曝氣池中設置填料,將其作為生物膜的載體。待處理的廢水經充氧后以一定流速流經填料,與生物膜接觸,生物膜與懸浮的活性污泥共同作用,達到凈化廢水的作用。
4)二沉池:二沉池是活性污泥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是使污泥分離,使混合液澄清、濃縮和回流活性污泥。其工作效果能夠直接影響活性污泥系統的出水水質和回流污泥濃度。
洗滌廠污水處理設備工藝說明——工作原理:
為確保處理洗衣污水的出水質量,理化工藝主要采取了下面的幾點措施:
(1)對洗滌污水、清洗污水、甩干污水這3種污水進行集中,確保工藝處理的污水來源相對穩定。
(2)在洗衣污水排入集中池時,增加格柵,用以消除水中的短纖維和部分懸浮物。
(3)根據污水水質選擇合適的絮凝劑進行絮凝沉降,降低色度,去除懸浮物和一些有害雜質。
(4)通過對污水的絮凝沉降后將上層清液進行機械過濾,確保出水清澈透明。
(5)加藥氧化,殺菌消毒,對機械過濾的出水進一步處理,以保證出水的水質達到回用水質指標。
(6)調節ph后,進入清水蓄水池,可供洗衣。
洗滌廠污水處理設備工藝說明——工藝設計說明:
污水經格柵去除大顆粒狀和纖維狀雜質后進入調節池,調節池內設置預曝氣,充氧攪拌,使污水充分地均質均量,并有效地降解有機物和防止淤泥沉積。然后由泵將污水提升入污水處理系統,該系統有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消毒池組成。在缺氧池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固體物質變成溶解性物質,不易降解性物質變成易降解性物質,經水解酸化處理后的污水進入好氧池。
好氧池是一種以生物膜法為主,兼有活性污泥法的生物處理裝置,通過回轉式鼓風機提供氧源,在該裝置中的有機物被微生物所吸附、降解,使水質得到凈化。好氧池采用聚乙烯填料,該填料比表面積大,不易使生物膜結成球團,好氧池的布氣采用穿孔管布氣,該裝置具有氣泡細,氧利用率高,布氣均勻的特點。
接觸氧化處理后混合液進入沉淀池,沉淀池具有表面負荷高、抗水力沖擊能力強、分離效果好等等優點。固液分離后,上清液流入消毒排放池,經消毒達標后排放,沉淀池的污泥經泵提至廢渣池好氧消化,穩定處理,好氧消化后的污泥量很少,消毒后定期由甲方委托環衛部門用吸糞車抽吸外運。廢渣池上清液回流到調節池循環處理。
洗滌廠污水處理設備工藝說明——污水處理設備主要特點:
1、出水水質優質穩定
由于膜的高效分離作用,分離效果遠好于傳統沉淀池,處理出水極其清澈, 懸浮物和濁度接近于零,細菌和病毒被大幅度去除 ,出水水質優于建設部頒發的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 CJ25.1-89 ),可以直接作為非飲用市政雜用水進行回用。
膜分離使微生物*被截流在生物反應器內,使得系統內能夠維持較高的微生物濃度,不但提高了反應裝置對污染物的整體去除效率,而且保證了良好的出水水質,同時反應器對進水負荷(水質及水量)的各種變化具有很好的適應性,耐沖擊負荷,能夠穩定獲得優質的出水水質。
2、剩余污泥產量少 該工藝可以在高容積負荷、低污泥負荷下運行,剩余污泥產量低(理論上可以實現零污泥排放),降低了污泥處理費用。
3、占地面積小,不受設置場合限制 生物反應器內能維持高濃度的微生物量,處理裝置容積負荷高,占地面積大大節省;該工藝流程簡單、結構緊湊、占地面積省,不受設置場所限制,可做成地面式、半地下式和地下式三種形式。
4、可去除氨氮及難降解有機物由于微生物被*截流在生物反應器內,從而有利于增殖緩慢的微生物如硝化細菌的截留生長,系統硝化效率得以提高。同時,可延長一些難降解的有機物在系統中的水力停留時間,有利于難降解有機物降解效率的提高。
5、操作管理方便,易于實現自動控制 該工藝實現了水力停留時間( HRT )與污泥停留時間( SRT )的*分離,運行控制更加靈活穩定,是污水處理中容易實現裝備化的新技術,可實現自動控制,從而使操作管理更為方便。
6、易于對傳統工藝進行改造 該工藝可以作為傳統污水處理工藝的深度處理單元,在城市二級污水處理廠出水深度處理(從而實現城市污水的大量回用)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