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20m³/h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閱讀:386 發布時間:2020-10-2720m³/h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設備處理范圍
1、現有污水處理廠的升級改造。
2、城鎮、村莊等生活區的生活污水處理。
3、造紙、制藥、印染、化纖、制革、食品飲料、中藥提取、電路板、冶煉、電鍍、石油化工等工業污水處理。
4、無排污管網系統的生態脆弱場所(高速路休息站、機場、風景區等)的污水處理。
5、有污水回用需求的地區和場所(鍋爐用水、洗車業等)的污水回用。
6、養殖業污水的處理。
7、垃圾滲濾液的處理。
8、醫療廢水污水處理。
設計原理
污水處理裝置其設計合理,對引入的污水首*行初級沉降和次厭氧發酵,將污水中的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轉變為易生物降解的有機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為后續的好氧發酵提供基礎;這兩個區域相當于化糞功能區。而后續的好氧發酵區、二次沉淀、二次厭氧發酵相當于分化功能區。對厭氧發酵處理后的污水進行好氧處理,進一步促進其中的有機物進行講解,大幅降低其COD值,CODcr總除去率達到80%以上。而且該設備全為地埋式結構,罐頂可覆土綠化,不影響原有地埋、地表設施。污水處理時在罐體內的流動全靠自身的重力,無能耗,無需專人管理,運行費用低。而且運行過程中無異味、無噪聲,避免了二次污染的產生。
本發明設計停留48小時,處理量大,如果有處理不夠排放標準的污水,可進一步返回到個分區,依次進行后續的處理;其脫氮除磷降解污染物效果顯著,投資低、安裝靈活、占地面積小,適合城市生活小區、賓館、飯店、醫院、學校、寫字樓、度假村、村鎮等場所。
在廢水處理工程的運行過程中,污泥濃度和水力停留時間一定的情況下,泥水混合和污泥留存決定了水解酸化處理效果的好壞。
水解酸化工藝可采用外加攪拌促使泥水混合的工藝措施,整個池內泥水也能形成良好的混合,但需要增加攪拌設備,出水需要增設沉淀池和厭氧污泥回流系統以維持水解酸化池內的污泥濃度,但這樣做會大大提高工程造價,工程占地面積也有所增加。
水解酸化工藝中也有采用多點進水的工藝措施,但這樣做往往造成布水均勻性和泥水混合不夠,久而久之,難以攪拌起來的厭氧污泥極易在池底部分區域形成污泥沉淀,從進水點到出水口出現水流短路現象,這樣,水解酸化池的池容就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實際水力停留時間大大小于理論水力停留時間,水解酸化工藝就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這也是目前不少工程水解酸化處理工藝失敗的原因。
水解酸化工藝中采用升流式水解污泥床反應器,污水均勻布在整個池底部,泥水進行良好的混合和生化反應,廢水在上升時穿透整個污泥層并進行泥水分離,上清液從集水槽出水進入后續好氧處理工序。布水均勻性和泥水混合采用脈沖布水器控制,進水首*入脈沖布水器,貯存了3—5分鐘的水量,然后自動形成虹吸脈沖,整個布水器內的水在十余秒內通過豐字型管道系統均勻布于池底,豐字型管道上布水孔的出孔流速大于2米/秒,這樣,池底部的泥水進行劇烈混合,充分反應。
經過水解酸化處理的廢水pH值能從10降至8左右,部分印染廢水(如活性紅印染廢水)色度的去除能達到70%—80%。良好的水解酸化處理工藝能大大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進而提高后續好氧處理的去除率,是整個污水處理工程水質達標的重要措施。
生物處理技術
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新型生物處理技術主要有固定化微生物技術和膜生物反應器(MHR)。
固定化微生物技術是將微生物固定在載體上培養特異菌種,用于高濃度有機廢水的定向處理技術。該技術因其處理效效高、占地面積少及產污泥量少等優點已應用于處理染料、制藥等廢水。其缺點是固定化成本高,固定化微生物結合強度不夠,活性損失大以及底物傳質阻力大。因此尋找優良的固定化載體,確定優的同定化技術條件,加強固定化微生物反應特性的研究是使該技術走上大規模工業應用的關鍵。目前該技術已在高濃度*廢水、氯酚廢水和喹啉廢水的處理中得到廣泛研究和成功應用。
MBR將生化法與膜技術有機結合,是常規活性污泥法的進一步發展,是一種新型高技污水處理技術。MBR主要由膜組件和生物反應器兩部分組成。它用膜分離裝置代替普通恬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不僅能高效地進行同液分離,而且膜的截留作用有利于維持生物反應器內微生物的濃度,從而提高了處理裝置的容積負荷所以MBR特別適合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按膜組件和生物反應器的相對位置,MBR主要有兩種構型:一體式(浸投式)和分置式(旁流式)。一體式MBR能普遍應用于市政和工業廢水的處理,其特點是運行能耗低,且具有結構緊湊,體積小等優點;但單位膜的處理能力小,膜污染較重,膜通量較低。分置式MBR的膜組件形式一般為平板式和管式,其易于清洗、更換廈增設膜組件的特點更適合應用于工業廢水的處理:但動力消耗較高,相比之下一體式MBR可用于大規模的廢水處理廠,這也是一體式MBR得以廣泛應用的原因,目前MBR技術的研究和商業應用已經在范圍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在單座污水處理廠的大處理量能達到你好00m3/d的水平,并還將在水的深度處理等應用領域繼續探索下去。搖動床生物膜反應器(以下簡稱搖動床)是日本NET株式會杜開發的一種新型、高效的污水生物處理新技術,它利用親水性的高性能丙烯酸樹脂纖維(Biofringe)半軟性生物載體,該載體隨水流產生的搖動效應可增強生物膜與污水的傳質效果,并能使微生物保持較高的活性。金虎等利用搖動床和活性污泥法組合技術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當進水COD由1500m/L上升到2514mg/L時,出水COD的平均去除率基本保持在96%以上,污泥產率僅為普通話性污泥法的50%左右。
運轉及管理
1、吸泥機的停駐位置應在沉淀池的出水端。驅動前,開啟潛污泵,然后向進水端行進。到達進水口盡端時,即自動返駛,回至出口端的原位停車,作為一次吸泥的全過程。
2、吸泥機的起動由人工操作,返駛及停車等動作均由裝在軌道上的觸桿或行程開關完成。軌道上觸桿的定位,以及行車上行程開關間的相對位置在安裝時確定。
3、沉淀池內積泥不宜過久,超過2d后泥質就相當密實。吸泥時,須注意排泥的情況,如發現阻塞現象,即須停車,待排泥管疏通后再行進。超過4d后,泥質已積實,須停池清洗后才能使用吸泥機,否則不但無法吸泥,且泥的阻力會使機架變形和設備受損。
4、若池內水面結冰,應在解冰或破冰后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