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WSZ-A-3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閱讀:461 發布時間:2020-7-31WSZ-A-3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簡介
水環境治理必須要考慮按流域來進行,否則就會形成行政轄區之間動作、標準不一致等問題。
按照中央深改組的按流域設置環境監管和行政機構試點方案,提出五個統一:統一規劃,即要有流域統一的水環境保護規劃;統一標準,要按照流域不同的環境承載力確定標準;統一監測,通過誰考核誰監測,提高數據的可靠性;統一環評,不是把環評權力都上收,而是統一環評規則;統一基層黨委、上應該背的責任,上級要加強督導督察。
“流域環境監管必須遵循流域的生態規律,要有整體性、系統性。”他說,要統籌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兩個方面,統籌減排和增容。當前,要把增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以推動。
“我國31%的污泥處置方法為土地填埋,這些污泥未經過穩定處理,容易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3.45%的污泥與垃圾混合填埋,這些污泥實際上屬于填埋范疇;44.83%的污泥為農業利用;3.45%的污泥進行焚燒處理。”首屆珠三角水處理交流會上公布的這組數據,真實地反映了我國污泥處置的現狀。
多年致力于污泥減量化處理處置研究的山東金鑼集團董事長周連奎告訴記者:“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的困境就是產量大,成分復雜,大部分污泥未得到穩定化、無害化處理處置,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但很多人對污泥的危害性認識還不足,目前污泥處置的現狀令人擔憂。”
治水不治泥,等于未治水;治水不治泥,污染大轉移。
設計參數
改造工程主體工藝為曝氣生物濾池工藝,該工藝無論是在平面布置上,還是在結構形式上都具有明顯的特點?
污水經常規的生化處理后,出水有機物濃度較低,可生化性較差?對于該類污水的深度處理,曝氣生物濾池工藝以其生物量豐富?處理效果好?運行穩定等特點而得到廣泛的應用?但因廢水的COD 較低,微生物處于貧營養狀態,在生物濾料表面難以形成凝聚性能良好的生物膜(生物膜很薄,肉眼幾乎難以分辨),同時受充氧曝氣的影響,因此曝氣生物濾池的過濾功能很弱,主要表現為進?出水的懸浮物濃度相差不大,濾池過濾周期長?因此,在低濃度污水的深度處理中,為彌補曝氣生物濾池對懸浮物的去除,在出水水質要求比較嚴格的場合,曝氣生物濾池之后需銜接沉淀?過濾等工藝?
受現場條件的限制,為不影響污水場的正常生產, 在改造工程中將2 座D=16 m 的混凝沉淀池改造為2 座并聯運行的曝氣生物濾池,每座的設計流量250 m3/h?每座曝氣生物濾池采用兩段串聯組合工藝,前段設置輕質生物陶粒濾料,以生化功能為主;后段設置生物陶粒,并在生物陶粒下面設置精密過濾層,以過濾功能為主?該兩級串聯式曝氣生物濾池不僅生化功能穩定,而且具的過濾效果?改造后的曝氣生物濾池平面示意和結構示意見圖3?圖4?
在現有混凝沉淀池結構基礎上,通過內部增設隔墻將其平均分隔為6 格,中間為集水配水井(如圖3 所示)?污水首先從下部通過穿孔配水管進入曝氣生物濾池前段(3 格,并聯運行),前段設置輕質生物陶粒,污水自下而上經曝氣生物濾池前段生化處理后進入中間的集水配水井,然后再進入曝氣生物濾池后段(3 格,并聯運行),后段采用級配濾料,污水自上而下經陶粒濾料?精密過濾層和承托層后,通過底部穿孔管出水?
曝氣生物濾池的前段以生化功能為主,主要技術參數及工藝特點如下:
(1)3 格并聯運行,每格面積30 m2;填料以輕質陶粒濾料為主,D 4~6 mm,厚度3 m,總有效接觸時間1.1 h;向上流速2.8 m/h?
(2)采用向上流,在曝氣和水流作用下,濾料呈半流化狀態,氣?液?固接觸充分?傳質速率高,生化反應條件好,過濾功能可忽略不計,可實現連續長周期運行?
(3)反沖洗采用間歇式氣反沖,即增大單格濾池的供氣量,利用流速較大的反向氣流將附著于濾料表面的污物擦洗下來使之懸浮于水中,然后隨向上的水流進入曝氣生物濾池的后段?氣反沖和充氧曝氣采用一套穿孔管配氣系統, 埋設于濾料層底部?按實際工程運行經驗, 反沖洗頻率一般3 天1 次?充氧曝氣氣水比3∶1,反沖洗氣沖強度20 L/(m2˙s)?
曝氣生物濾池的后段充分考慮過濾功能,主要技術參數及工藝特點如下:
(1) 3 格并聯運行,每格面積30 m2,濾速2.8 m/h?
(2)采用向下流濾池結構形式,濾料采用級配設計以發揮其過濾功能,即上部為輕質陶粒濾料,D 4~6 mm,厚度2.7 m,總有效接觸時間0.8 h;其下部為精密過濾層,高度0.3 m;底層為承托層,高度0.6 m?
(3)反沖洗采用氣?水反沖,配水方式為大阻力配水配氣系統?氣反沖強度15 L/(m2˙s),水反沖強度4~8 L/(m2˙s)?(4)曝氣方式采用穿孔管曝氣,充氧曝氣氣水比3∶1?啟動,系統運行正常,出水水質穩定達到設計標準?對整套系統監測1 個月,改造后的污水處理系統出水水質達到了《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規定的一級標準?
工藝流程
經過上述工藝比較與選擇,本污水主要工藝過程設計如下:污水經過一固定格柵,去除水中較大的漂浮物,上清液流入調節池,設置調節池是為了提高后續池體的有效容積和減少整個池體的有效埋深,并用調節池調節污水的水量和水質;調節池出水采用泵入方式提升進入混凝池,在混凝池內投加PAC/PAM,去除懸浮物以及表面活性劑后污水自流至水解酸化池,既能去除磷脫氮又起到預處理作用,進入接觸氧化池,進行生化處理。
本工程污水中有機成份較高,可生化性較好,因此采用生物處理方法大幅度降低污水中有機物含量是經濟的。由于污水中氨氮及有機物含量較高,特別是有機氮,在生物降解有機物時,有機氮會以氨氮形式表現出來,由于氨氮也是一個污染控制指標,因此污水處理采用缺氧好氧A/O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即生化池需分為*池和O級池兩部分。在*池內,由于污水有機物濃度較高,微生物處于缺氧狀態,此時微生物為兼性微生物,它們將污水中有機氮轉化為氨氮,同時利用有機碳源作為電子供體,將NO2-N、NO3-N轉化為N2,而且還利用部分有機碳源和氨氮合成新的細胞物質。所以*池不僅具有一定的有機物去除功能,減輕后續O級生化池的有機負荷,以利于硝化作用進行,而且依靠污水中的高濃度有機物,完成反硝化作用,終消除氮的富營養化污染。
SBR工藝的一個完整操作過程,亦即每個間歇反應器在處理廢水時的操作過程包括如下五個階段:1、進水期(或稱充水期);2、反應期;3、沉淀期;4、排水排泥期;5、閑置期
所謂序列間歇式有兩種含義:一是運行操作在空間上是按序列、間歇的方式進行的,由于污水大多是連續排放且流量的波動是很大的,此時間歇反應器至少為兩個池或多個池,污水連續按序列進入每個反應期,它們運行時的相對關系是有次序地,也是間歇的;二是每個SBR反應器的運行操作在時間上也是按次序排列間歇運行的一般可按運行次序分為五個階段。
SBR法有下列特點:
①工藝簡單,調節池容積小或者不設調節池,不設二次沉淀池,無污泥回流;
②投資省,占地少,運行費用低;
③反應過程基質濃度梯度大,反應推動力大,處理效率高;
④耐有機負荷和有毒物負荷沖擊能力強,運行方式靈活,靜止沉淀,出水水質好;
⑤厭氧(缺氧)和好氧過程交替發生,泥齡短且活性高,同時脫氮除磷。
SBR法很容易滿足脫氮除磷的工藝要求,在時間上控制的靈活性又能大大提高脫氮除磷的效果。本設計中采用NP式SBR,考慮脫氮除磷的運行方式,水BOD5控制在160~200mg/L,本設計中來水經前處理后,進入SBR的BOD5濃度為168mg/L,達到NP式的要求。
售后服務:
污水處理設備生產完成后,我方根據合同要求把設備貨運到客戶所在地,同時我方派專業研究洗衣污水處理設備工程師去工程現場負責指導安裝,安裝完成后,進行調試直至出水達標完成。 工程竣工后我方對用戶的操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包含污水處理系統工作原理、工藝流程、日常操作規程、常見故障排查等,直至教會為止。 洗衣污水處理設備竣工后我方為設備正常運行提供一年免費保修期。保修期內免費為用戶提供技術服務支持,保修期滿后的工程維護服務及設備檢修等,只收取成本費。 在保修期內,在洗衣污水處理設備操作管理人員不能排除故障情況下,在接到用戶故障通知后,我公司會在2小時內給出應急方案,省內24小時(省外48小時)內人員抵達現場對故障進行處理。 在免費保修期內,我方不定期回訪,協助洗衣污水處理設備操作管理人員做好污水處理設備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