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無動力污水處理設施技術說明
閱讀:965 發布時間:2020-6-30無動力污水處理設施技術說明
無動力污水處理設備設計依據
1、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96
2、水污染排放標準GB4426-89
3、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87
4、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93
5、其它有關標準及規范
6、業主提供的水質、水量等基礎材料
無動力污水處理設備選擇準則
1) 無動力污水處理工藝應根據處理規模、水質特性、受納水體的環境功能及當地的實際情況和要求,經全面技術經濟比較后優選確定。
2) 工藝選擇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包括:處理單位水量投資、削減單位污染物投資、處理單位水量電耗和成本、削減單位污染物電耗和成本、占地面積、運行性能可靠性、管理維護難易程度、總體環境效益等。
3) 應切合實際地確定污水進水水質,優化工藝設計參數。必須對污水的現狀水質特性、污染物構成進行詳細調查或測定,作出合理的分析預測。在水質構成復雜或特殊時,應進行污水處理工藝的動態試驗,必要時應開展中試研究。
4) 積極審慎地采用高效經濟的新工藝。對在國內*應用的新工藝,必須經過中試和生產性試驗,提供可靠設計參數后再進行應用。
流程說明
無動力污水經格柵去除大顆粒狀和纖維狀雜質后流入三級厭氧生物處理,整個系統設在地坪以下,污水進入后自動沿系統內特定結構,逐次流經厭氧發酵室、厭氧腐化室、厭氧過濾室和溪流氧化床,進行三級厭氧生物處理和溪流氧化處理。
污水的厭氧生物反應有以下四個階段:
1、 水解階段:大分子物質降解為小分子物質,固體物質降解為可溶性物質;
2、 酸化階段:碳水化合物降解為脂肪酸;
3、 退化階段:有機酸和溶解的含氮化合物分解為氨、胺和二氧化碳(CO2)、氮(N2)、甲烷(CH4)、氫(H2)以及少量副產品硫化氫(H2S)、硫醇、糞臭素和吲哚等,這些副產品是帶有異味的氣體混合物。本系統設排氣管(或兼用建筑物雨水下水管),將反應氣體導入高空排放。
4、 甲烷化階段:甲烷菌將有機酸轉化為沼氣。不過,甲烷化階段主要在較長的厭氧時間內發生,本系統只經過部分甲烷化階段。
經過四個階段的厭氧生物反應,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機污染物被厭氧菌去除。你好后污水流過溪流氧化床,殘留在污水中的可溶性(或半溶解性)的有機污染物,很容易在溪流氧化床中被好氧菌進一步分解而去除。
工藝特點
1) 對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降解、硝化菌將NH3-N硝化為NO3-,對有機物去除率在95%以上;對氨氮去除率在97%以上;
2) 預處理過程簡單,不需要投藥,操作過程簡單;
3)回收率高,水的回收率可達到99%以上,這種靈活性的生活污水在流入的生活污水品質惡化時通過降低回收率減少對隔膜的“壓力”,但同時產生相同總量和品質的水;
4)系統使用邏輯進程監控系統,包括流量傳送器和壓力傳送器等等。這種高度受控的系統方法可用于設計你好靈活的系統并提高操作員接口的低要求;
5)空氣沖洗保證在各種流入條件下都能可靠運行;
6)自動反沖保證在較低的過膜壓力下提高整體膜通量;
7)占地面積小,只有傳統工藝的10~20%;
8)使用壽命長,連續運行時間可達7萬小時,斷絲率小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