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6AV63812BE074AV0
程序中,LF(i)變量對應為圖二系統參數表單中實稱值。
保存參數子程序只是對數據庫操作,程序結構可參考以上子程序。
上位機與PLC通信質量的好壞,對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影響*,因此,編寫程序時,除了在兩者之間的通信協議上保持*和采取相應的容錯技術外,還要考慮系統的整體容錯技術,防止系統的不正常。
西門子6AV63812BE074AV0
少(可利用原有設施改造),監控系統不僅自動化程度高,還具有在線修改功能,靈活性強,適用于多段液位監控場合。
1.控制要求
控制系統可以根據生產的需要將液位分為多段來設定,并分段顯示,當液位為低*自動啟動料泵加液,液位到達設定值時發出聲光報警,并停泵;操作人員可通過確認按鈕解除音響報警信號,閃爍燈光轉平光;系統具有手動/自動兩種控制方式,并設有試驗功能。
(1) 輸入/輸出繼電器、內部輔助繼電器、定時器、計數器等器件的觸點可以多次重復使用,無需復雜的程序結構來減少觸點的使用次數。
(2) 梯形圖每一行都是從左母線開始,線圈終止于右母線。觸點不能放在線圈的右邊,如下圖所示
正確的電路 錯誤的電路
(3) 除步進程序外,任何線圈、定時器、計數器、高級指令等不能直接與左母線相連。
(4) 在程序中,不允許同一編號的線圈兩次輸出(雙線圈輸出)。下面的梯形圖是不允許的。
(5) 不允許出現橋式電路。
(
梯形圖中的輸入觸點只有二種:動合觸點( )和動斷觸點(
),這些觸點可以是PLC的外接開關對應的內部映像觸點,也可以是PLC內部繼電器觸點,或內部定時、計數器的觸點。每一個觸點都有自己特殊的編號,以示區別。同一編號的觸點可以有常開和動斷兩種狀態,使用次數不限。因為梯形圖中使用的“繼電器”對應PLC內的存儲區某字節或某位,所用的觸點對應于該位的狀態,可以反復讀取,故人們稱PLC有無限對觸點。梯形圖中的觸點可以任意的串聯、并聯。
梯形圖中的輸出線圈對應PLC內存的相應位,輸出線圈包括輸出繼電器線圈、輔助繼電器線圈以及計數器、定時器線圈等,其邏輯動作只有線圈接通后,對應的觸點才可能發生動作。用戶程序運算結果可以立即為后續程序所利用。
記符時,必須先弄清PLC的型號及內部各器件編號、使用范圍和每一條助記符的使用方法。
(3)順序功能圖
順序功能圖常用來編制順序控制程序,它包括步、動作、轉換三個要素。順序功能圖法可以將一個復雜的控制過程分解為一些小的工作狀態。對于這些小狀態的功能依次處理后再把這些小狀態依一定順序控制要求連接成組合整體的控制程序。圖1-6所示為采用順序功能圖編制的程序段,
(4)功能塊圖
功能塊圖是一種類似于數字邏輯電路的編程語言,用類似與門、或門的方框來表示邏輯運算關系,方塊左側為邏輯運算的輸入變量,右側為輸出變量,輸入端、輸出端的小圓點表示“非”運算,信號自左向右流動。類似于電路一樣,方框被“導線”連接在一起。圖1-7所示為功能塊圖示例。
在數控機床中,通常用可編程控制器(PLC)對機床開關量信號進行控制。PLC可靠性高,使用方便。但在大多數數控機床,特別是經濟型數控機床中,要求的輸入輸出點數并不多,通常在60點以下,因此,為了降低數控機床成本,在基于工業PC機的數控系統中,可以采用開關量I/O板加外接繼電器,配合主機的軟件對機床開關進行控制。但如果PC機采用單任務操作系統(如DOS),數控系統的所有任務運行都置于一個總體的消息循環中,軟件的模塊化和可維護性較差,系統故障的風險相對集中,而且不能充分利用PC機系統資源。而采用非實時多任務操作系統(如Windows)時,Win32API的設計沒有考慮到實時環境的開發用途,其系統調用的效率不高,不能滿足數控系統PLC控制的實時性要求。
為此,本文提出一種基于RT-Linux操作系統的嵌入式PLC,利用RT-Linux的開放性、模塊化和可擴展性的系統結構特性和多線程/多任務的系統環境,在保證實時性的同時,使故障風險相對分散。
數控系統嵌入式PLC的硬件結構
數控系統硬件建立在通用工業PC的開放體系之上,數控系統嵌入式PLC硬件包括:工控機及其外圍設備,基于ISA總線的開關量輸入輸出接口卡,光電隔離模塊,繼電器輸出模塊。其結構如圖1所示。
工控機采用RedHatLinux810+RTLinux311操作系統,數控系統的人機界面、數控代碼處理、軌跡規劃、參數管理以及PLC控制都通過工控機由軟件來實現,不需要獨立的PLC控制器,減少了數控系統對硬件的依賴,有利于提高系統的開放性。
I/O輸入輸出信息通過PC機I/O接口卡實現主機與伺服接口模塊和I/O接口模塊之間的信息交換,PC機I/O接口卡基于ISA或者PCI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