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一、醫療污水處理設備-------------------------------概述口腔科污水處理設備
口腔牙科廢水處理設備供應牙醫診所污水主要來自牙醫門診排放的污水。該污水是一種低濃度污水,含少量藥物、消毒劑等污染物,還含有一定量的病菌。該廢水如未經處理而直接排入水體,會對周圍水域及土壤等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從而危害人們的日常生活。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和人們對環境狀況的關注,污水排放標準也日益嚴格,醫療機構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有毒物質,如果不經有效處理將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
二、醫療污水處理設備--------------------------------設計依據
此裝置運用二次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工藝,它處理的效果超越全混合生物氧化池,對水質的適應性強度高,保證了水處理的穩定性。該設備在池中采用了新型強效彈性立體填料,對污水中的有機物質具有強效去除的功能。該設備通過氧化處理之后,產生的污泥量較少,僅需90天排放一次即可。為了避免放生病菌滋生、傳播的現象發生,必須對水質進行深度消毒處理。目前應用***多的消毒工藝有:紫外線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醫院需根據污水水質特點及排放量進行選擇。
醫療污水處理設備---------------------廢水處理標準要求
口腔牙科廢水處理設備供應沒有上、下水道設備或集中式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醫院,對有傳染性的糞便,必須進行單獨消毒或其它無害化處理。醫院污水經處理和消毒后,其所含的污染物質與有害物質的含量應符合現行的有關標準的要求。
1、新標準對醫院產生的污水、廢氣和污泥進行了全面控制,在強調對含病原體污水的消毒效果的同時,兼顧生態環境安全。
2、在生物指標上,新標準對排入下水道與排入水體的醫院污水提出不同要求。新標準嚴格區分醫院性質,同時根據污水去向分為兩個等級,并在原有標準基礎上提出嚴格的控制各級指標。
3、新標準考慮了消毒效果和生態安全性問題,針對不同性質醫院及污水去向對消毒時間和余氯量均作了明確規定,嚴格了余氯標準的上限。
4、在理化指標方面,對排入地表水體的醫院污水和傳染病醫院污水的COD、BOD5、SS、動植物油、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等指標都在原有標準基礎上進行了嚴格的控制,以增強污水處理系統的抗風險性。考慮氨氮也消耗消毒劑,對氨氮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三、醫療污水處理設備-----------------------特點
1、污水一體化設備采用耐腐蝕、抗氧化材質制成,使用壽命長,為醫院節省運行費用。
2、通過生物接觸氧化池結合層層過濾、消毒裝置,污水處理效果佳,解決病菌傳播困擾。
3、此設備脫臭效果好、產生的污泥量小,不會給環境造成其他污染危害。
4、全自動控制系統,安裝損壞報警系統,無需人工看管,節省勞動力投入
四、醫療污水處理設備--------------工藝及說明
醫療廢水處理首要任務是去除水中有機物和懸浮物,并對廢水進行消毒。結合目前國內處理醫療廢水的成功案例,采用過濾+消毒對污水進行處理。就該污水處理工程的工藝流程如下:
醫療廢水→集水池→過濾→消毒→排放
首先,污水通過管道流入一個集水池中(帶過濾網進行初步過濾),集水池中的污水通過泵的輸送至小型醫療污水處理設備,在設備內,污水先流入集水池,待達到一定水位后,出水經過濾且高壓放電產生臭氧,臭氧與出水經過混合接觸,充分殺死污水中的細菌,達標后排放至城市管網。
工藝選擇
過濾:在集水池內設置過濾網,主要用以攔截固體及塊狀物體。
消毒:在集水池中的污水經過初步過濾,通過泵的輸送至小型醫療污水處理設備,在設備內,污水首先流入設備內的一個集水池,待達到一定水位后,出水經過過濾且高壓放電產生臭氧,臭氧與水經過混合接觸,充分殺死污水中的病菌,污水達標排放至城市管網。具體工藝流程見下圖:
醫療污水處理設備--------------------工藝流程圖
五、醫療污水處理設備-------------------------------達到標準:
1、連續三次各取樣500毫升進行檢驗,不得檢出腸道致病菌和結核桿菌。
總大腸菌群數每升不得大于500個。
當采用氯化法消毒時,接觸時間和接觸池出水中的余氯含量,應符合表2·02的要求:
污水處理構筑物中的污泥,必須經過無害化處理,污泥排放時應達到下列標準:口腔科污水處理設備
蛔蟲卵死亡率大于95%;
2、糞大腸菌值不小于10-2;
3、每10克污泥(原檢樣中),不得檢出腸道致病菌和結核桿菌。
當污泥采用高溫堆肥法進行無害化處理時,堆肥的溫度必須大于50℃,并應持續5天以上。
七、醫療污水處理設備-------------------------安裝要求
1、根據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安裝圖與基礎圖,準備基礎以安裝平面圖大小尺寸為準,做好混凝土底板,基礎要求平均承壓5t/m2,基礎必須水平,并應在混凝土基礎澆注保養期結束后才能進行安裝,如設備安裝在地坪以下,基礎離地坪相對標高按圖尺寸為準,同時四周挖掘寬度,長度必須離基礎邊線500mm以上,以便管道安裝。
2、管道安裝連接應該在設備就位時考慮好,設備就位時必須按說明書設備自重,配合吊車噸位大小,安裝順序按現場對照圖就位,筒體的位置,方向不能放錯,互相間距必須正確。
3、根據安裝圖,連接管道,設備就位后連接管道用橡皮墊緊固好,使連接處不滲漏。
4、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安裝完畢后設備與基礎地板必須連接固定,保證不使設備流動上浮, 同時須在設備中注入污水(無污水時,用其他水源或自來水代替),充滿度必須達到70%以上,以防設備上浮。同時,檢查好各管道有無滲漏。試水各管路口必須不滲漏,同時設備不受地面水上漲,而使設備錯位和傾斜。
5、設備安裝完畢無不妥后,即可用土填入設備四周與間隙中夯實,并整平地面填土時應注意:
(1)設備人孔蓋板必須高出地坪50mm左右;
(2)不能讓土堵塞人孔蓋板上的進氣口。
6、口腔牙科廢水處理設備供應把電控柜控制線與設備接通,接線時注意水下曝氣機及潛污泵電機的轉向,如地下室控制柜要放在通風處,保持干燥,一般控制柜不能放在露天。須防日曬,淋雨等。以免控制板及接線頭漏電,燒毀控制板。
調節池
調節污水水質水量。調節池采用地下封閉鋼砼結構,與其它處理單元合建在一起,節省基建投資,池頂上覆土,為檢查維修方便,在調節池的邊角處設有檢查孔,可定期對調節池進行維護;調節池中設有潛水攪拌機,定期攪拌,防止懸浮顆粒沉淀。
絮凝沉淀池
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懸浮污染物,減少了懸浮物對消毒劑的干擾,節省消毒劑的用量,并為余氯在線自動監測提供良好的環境。為減小占地面積,采用豎流式沉淀池,采用地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與其它處理單元合建在一起,池頂上覆土,為檢查維修方便,在絮凝沉淀池的邊角處設有檢查孔,可定期對調節池進行維護。污泥沉積在泥斗中,通過污泥泵定期經污泥管排入污泥濃縮池中,出水自流入消毒接觸池。
消毒接觸池
沉淀池出水進入消毒接觸池,使污水與消毒劑保持一定的接觸停留時間,保證消毒劑有效地殺死水中細菌,出水排放至市政管網。根據《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要求傳染病醫院污水接觸時間不宜小于1.5小時,綜合醫院污水接觸時間不宜小于1.0小時。北京某醫院是含有傳染科的綜合醫院,所以,接觸池的水力停留時間采用1.5小時。采用地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與其它處理單元合建在一起,節省基建投資,池頂上覆土,為檢查維修方便,在接觸氧化池的邊角處設有檢查孔,可定期對調節池進行維護。接觸池內設置導流墻,避免短流,在接觸池的出口設置余氯自動監測設備,以便及時調節消毒劑的投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