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毒素儲存過程
儲存于通風干燥處:
糧食在收獲后并未死亡,為獲得維持生命活動的能量,需要分解糧食中儲存的大分子如蛋白質、脂肪、糖類,同時產生二氧化碳、水和熱量,為盡快帶走糧食中的水分和熱能,保持低溫、干燥狀態,應儲藏在通風干燥處。應避免糧食堆碼過高、過大。
離地存放:
糧食中的纖維、蛋白質、淀粉等都可以吸潮,為防止糧食發生返潮現象,應離地存放。
加工過程
脫水處理:
由于霉菌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水分,因此糧食收獲后應及時晾干,以脫出水分,抑制霉菌的生長繁殖。
分類、清理處理:
分類和清理可以降低毒素含量。真菌的菌絲可以把毒素局限在發霉的糧粒上,真菌毒素通過分類、清理,可以除去內部發霉的顆粒和壞掉的顆粒,有助于減少毒素的濃度。只是此法僅適合糧粒較大的食品如花生、玉米。
水洗、擠壓處理:
真菌的菌絲可以在外界壓力下被壓散,從而可以通過碾壓、手搓將菌絲、毒素與糧粒分開,在根據菌絲、毒素不溶于水且比水的比重小的特點,通過水洗除去菌絲和毒素??赏ㄟ^機械碾壓,再水洗、烘干而去除原糧中的部分真菌毒素。
加熱、壓力處理:
可通過蒸煮、油炸、烘烤、燒烤和罐裝和壓力去除部分真菌毒素。有數據顯示,在用黃曲霉毒素污染玉米粉做成的玉米餅的研究中,發現黃曲霉毒素B1降低了13%±4%。在煮污染了黃曲霉毒素B1的米時,發現一般毒素都會平均減少34%;加壓煮米時毒素會降低得更多(78%~88%)。玉米粉在蒸煮和油炸過程中黃曲霉毒素分別降低28%,34%~53%。
堿處理:
部分真菌毒素可在堿性環境下可以加熱破壞的性質,現代油脂工業,可以通過堿煉這一工藝步驟去除部分真菌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