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仁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SCI從寫作到投稿全程詳解
發表一篇SCI,從寫作到投稿都要做好才有希望。但是,需要做好些什么?關于SCI從寫作到投稿全程怎么做,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SCI并不難
1. 首先是大量閱讀文獻,如果要撰寫高水平論文,基礎是讀很多高水平文獻。建議多看影響因子高的國外文獻,IF>3以上。國內綜述性雜志還是可以看,特別是剛剛接觸陌生的研究領域時。
2. 看文獻的同時注意隨時摘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英語論文的寫作實際上又很多現成固定的模式和表達方法,將這些固定用法隨時做筆記,并隨時復習,加上不斷閱讀新文獻,自己動手寫時也就不會舉步維艱。
3. 課題設計的idea十分重要,觀點的創新性決定了文章能否受editor和reviewer青睞。
4. 實驗完成開寫文章,或者時自己寫,實在不行,就找幾篇與你的課題十分相近的文章閱讀,有些表述方法可以直接借鑒,當然不可以直接照搬,必須進行適當的修改,如語序,近義詞替換等等。zui后進行通篇連貫的閱讀,總體使其變得通順。投稿前必須仔細修改,不可倉促投稿,可以先放幾天,在回頭來看,這樣反復多次。的話是請英語高手幫你修一修。或者也可以請一般同學看看,從別人的角度來取長補短。
5. 修回的稿件一般是要求point to point的回復,必須一一進行回答,個人建議是所有問題都按要求去做,這樣的accept可能性很高,當然審稿人的水平也有不同,有些明顯錯誤的觀點應當用詳細的理由加以回復,有可能的話附上參考文獻增加可信度。
故而,一篇的SCI文章需要具備:1、正確選題;2、合適的切入點;3、簡潔明了;4、說清自己的貢獻;5、可靠的/可重現的結果;6、可重復的過程;7、好的文章結構和邏輯流程;8、精選的參考文獻。
關于如何投稿?
論文投向哪份雜志其實還是有學問的。一般視課題的新穎及創造性、實驗結果的完整及可靠性和論文寫作質量而定。
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1年以上)等,先投比你的目標雜志更高的雜志,哪怕是Lancet, NEJM,JAMA等都不妨一試。這些雜志要么直接拒稿,要么送審后退稿(及少數直接收稿)。前者一般不到一周完成,后者1-2個月。所以即使拒稿,你不會有任何損失,反而有可能收到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或建議。要知道,給這則雜志審稿的全非等閑之輩。他們在一針見血提出里文章的“軟肋”的同時,往往會提出許多改進論文的良好建議。
如果你沒有時間等,想讓論文一次中的,又不愿“下嫁”你的大作,那么就要費心選擇了。首先要正確判斷你文章的內容及水平,在從資料庫中查找相關專業的雜志。再根據雜志刊名,雜志內容,IF及年發表量等選擇。進入雜志并參考其目錄和發表的文章均有助于會雜志的選擇。
如何選擇審稿人?
許多雜志編輯希望你*3-4名審稿人,并很可能向你*的審稿人發審稿邀請。所以*審稿人還是有學問的。
如果按熟悉程度和研究同行來分,有四類審稿人。*類是陌生的同行;第二類是熟悉的同行;第三類是熟悉的非同行;zui四類是陌生的非同行。
從學術規范來說,第三類和第四類屬于非同行,是不能*的。但總有那么一些人喜歡*第三類作為自己的審稿人,以為這樣手稿容易被接受。這樣做不僅違背了學術規范,而且主編、編輯們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甚至會從此對他或他課題組的手稿留下極為不好的印象。至于第四類審稿人,不會有人*吧。
第二類審稿人屬于可*的,但有時也不是很合適。熟悉的同行,可以分為關系好的和關系不好的。送到關系好的熟人手里審稿,可能會網開一面,只是形式上的審查,也不容易指出自己手稿中存在的硬傷;送到關系不好的熟人手里審稿,可能會無情的打擊的,隨便找個理由斃了。*這類審稿人應當慎重。
相比之下,*類審稿人是更加值得*的,更加方便的、更加有益于學術規范。陌生的同行,學術或項目上的利益沖突較低,對一篇文章的評審會更客觀一些,即不會網開一面,也不會無原則的打擊和批評。*類審稿人很容易找,就*自己手稿所引用文獻的作者作為審稿人。當然,這類審稿人的文章和自己的手稿應當在主要內容上越接近越好。如果你通過了這類審稿人的評審,也就是說你得到了真正同行的認可,如果通不過,他們給出的審稿意見也會更加合理些,更容易幫助自己的手稿得到改進,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此外,*這樣的審稿人,雜志方面也很容易接受,也會給雜志主編和編委留下更好的印象。
陌生的同行既可以按照以上的建議,從自己文章引用的參考文獻出發,篩選,注意以下潛規則:
1. 不要選太大的"大牛",如經常在Nature, Science, Cell等雜志發表論文的人,他們一般眼光太高\時間太緊,根本不屑于審一般稿件;
2. 一般不要選雜志的主編和編輯,他們太忙,一天到晚為了手里的稿件忙的不可開交呢...
3. 所選的審稿人不要出自一個research group,因為國外很多group會把自己接審的稿件拿到lab meeting中討論,這樣會產生不好的印象(認為你對研究領域內不了解);
4. 盡量避免所選的審稿人出自同一國家和地區,越分散編輯感覺會越好;
5. 盡量避免來自中國的審稿人,因為國人科學家真的太忙,他們可能會拒絕接受這樣免費的義務勞動;再者,編輯也會產生懷疑,你為啥選自己國家的?是對領域學者不熟悉,還是...(這一點僅供參考,但2-3個審稿人都是選中國的不可取,等于白*);
6. 個人覺得美、英、日韓、港臺、歐、南美 這樣5個區域,各選其一,可以*5個,無論人家要求是2、3、4,這樣可以確保在一個審稿人Unavailable時編輯可及時換人。
總之,選擇審稿人不是為了投機取巧,而是要使我們的稿件能夠獲得及時、公正、客觀、有價值的反饋,zui后的目的是 快速、高水平地發表!
THANK YOU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