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設備 污泥處理設備 水處理過濾器 軟化水設備/除鹽設備 純凈水設備 消毒設備|加藥設備 供水/儲水/集水/排水/輔助 水處理膜 過濾器濾芯 水處理濾料 水處理劑 水處理填料 其它水處理設備
武漢地大華睿地學技術有限公司
暫無信息 |
閱讀:2632發布時間:2016-8-26
一、引 言
通過開展礦山地質環境監測, 進一步認識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及其危害,掌握礦山地質環境動態變化,預測礦山環境發展趨勢,為合理開發礦產資源、保護礦山地質環境、開展礦山環境綜合整治、礦山生態環境恢復與重建、實施礦山地質環境監督管理提供基礎資料和依據。
二、工作任務
(1)開展單個礦山的地質環境監測和區域集中開采區或群采點礦山地質環境監測;
(2)建立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數據庫和信息系統;
(3)數據分析、處理及共享;
(4)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與預測;
(5)提出礦山地質環境管理控制措施以及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對策建議;
(6)編制年報;
(7)向社會提供礦山地質環境方面的信息服務。
三、工作流程
四、監測指標
(1)侵占、破壞土地及土地復墾監測:侵占和破壞土地類型、面積, 破壞土地方式,破壞植被類型、面積,可復墾和已復墾土地面積。
(2)固體廢棄物及其綜合利用監測:固體廢棄物的種類、年排放量、累計積存量、來
源、年綜合利用量,固體廢棄物堆的主要隱患、壓占土地面積等。
(3)尾礦庫監測:尾礦庫數量和規模,年接納尾礦量,尾礦的主要有害成分、主要隱患、年綜合利用量等。
(4)采空區地面沉(塌)陷監測:塌陷區數量,塌陷面積,塌陷坑zui大深度、積水深度, 塌陷破壞程度等。
(5)山體開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質災害監測:本年度發生次數、造成的危害, 地質災害隱患點或隱患區的數量, 已得到治理的隱患點或隱患區的數量。
(6)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監測: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區域面積及治理情況等。
(7)礦區地表水體污染監測:廢水廢液類型、年產出量、年排放量、年處理量、排放去向, 地表水體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及造成的危害、年循環利用量、年處理量。
(8)土壤污染監測:土壤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及造成的危害等。
(9)地裂縫監測:地裂縫數量、zui大地裂縫長度、寬度、深度, 地裂縫走向、破壞程度。
(10)廢水廢液排放監測:年廢水排放量及達標排放量,廢水主要有害物質及排放去向,廢水年處理量和綜合利用量等。
(11)地下水監測:①地下水均衡破壞監測:礦區地下水水位、礦坑年排水量、含水層疏干面積、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積等;②地下水水質污染監測以及反映本地區主要水質問題的其它項目。
五、監測方法
1. 單個礦山的監測方法
(1)采空區地面塌陷監測:礦區塌陷面積較大的,采用遙感技術監測;重點礦區采用高精度GPS、鉆孔傾斜儀、全站儀等監測,其他采用人工現場調查、量測。
(2)礦區地裂縫監測:主要監測方法有大地測量法、GPS 定位系統、簡易人工觀測、應力計等技術。
(3)礦區地面沉降監測:重點礦山采用現場埋設基巖標自動監測, 其他采用高精度GPS 監測。GPS 監測方法參照相關規范[ 7] 。
(4)礦區山體開裂監測:采用人工現場調查、量測。
(5)礦區崩塌、滑坡、泥石流監測。
(6)礦區水土流失監測:采用遙感技術監測和人工現場調查、量測相結合的方式。
(7)礦區土地沙化監測:采用地下水水位動態監測和地面GPS 監測以及遙感衛星監測等。
(8)礦區侵占破壞土地與土地復墾監測:采用人工現場調查、量測, 輔以遙感技術方法。
(9)礦區土壤污染監測:人工現場調查、取樣分析,輔以土壤污染自動監測儀。
(10)礦區地表水體監測:人工現場調查、取樣分析。
(11)礦區地下水均衡破壞監測:人工現場調查、取樣分析,輔以地下水位自動監測儀。
(12)廢水廢液排放監測:人工現場調查、取樣分析。
(13)地下水水質監測:人工現場調查、取樣分析。
(14)海水入侵監測:人工現場調查、取樣分析。
2. 區域監測方法
采用多波段、多時相和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對區域內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進行解譯和判讀。建立基于遙感波譜的具有一定精度保證的主要礦山地物類型、土地與植被破壞、地面塌陷等自動識別模型與方法, 實現地物面積變化自動監測。
六、系統設備
系統組成拓撲結構圖
功能:
1、地下水位監測
2、地表水位監測
3、地下水壓力的監測
4、地表水流監測
5、區域雨量監測
6、區域氣象環境監測
7、地質土層沉降監測
8、地質土層水平位移監測
9、地質裂縫處張裂監測
10、建筑物沉降監測
11、建筑物傾斜監測
12、重點區域現場安全視頻監測
13、居民區在線聽覺監測提示
環保在線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