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歡迎來到環(huán)保在線! 登錄| 免費注冊| 產(chǎn)品展廳| 收藏商鋪|
當前位置:上海博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抗體>>一抗>> KT0935Anti-DVL1  蓬亂蛋白1抗體
參 考 價 | 面議 |
產(chǎn)品型號KT0935
品 牌
廠商性質(zhì)生產(chǎn)商
所 在 地上海市
更新時間:2018-09-12 09:45:13瀏覽次數(shù):533次
聯(lián)系我時,請告知來自 環(huán)保在線Anti-DVL1 蓬亂蛋白1抗體
一抗
0.1ml/0.2ml
Anti-DVL1 蓬亂蛋白1抗體供應商:
上海博耀生物科技公司主營抗體、一抗、標記一抗、標記二抗、蛋白質(zhì)及多肽合成,由于篇幅所限,更多抗體及信息請致電詳詢!
Anti-DVL1 蓬亂蛋白1抗體更多相關產(chǎn)品:
KT0936 Anti-Dynamin 2 酶動力蛋白2抗體 一抗 0.1ml/0.2ml
KT0937 Anti-Nadrin Dysbindin抗體 一抗 0.1ml/0.2ml
KT0938 Anti-Dysferlin Dysferlin蛋白抗體 一抗 0.1ml/0.2ml
KT0939 Anti-E2F1 轉(zhuǎn)錄因子E2F-1抗體 一抗 0.1ml/0.2ml
KT1934 Anti-MCM7 微小染色體維持缺陷蛋白7抗體 一抗 0.1ml/0.2ml
KT1935 Anti-MCSF 巨噬細胞克隆刺激因子抗體 一抗 0.1ml/0.2ml
KT1936 Anti-Mcl1 髓樣細胞白血病-1抗體 一抗 0.1ml/0.2ml
KT1937 Anti-Phospho-Mcl1 (Ser159/Thr163) 磷酸化髓樣細胞白血病-1抗體 一抗 0.1ml/0.2ml
KT2934 Anti-TRA16 睪丸激素孤兒受體相關蛋白抗體 一抗 0.1ml/0.2ml
KT2935 Anti-TRADD 死亡區(qū)的腫瘤壞死因子受體1相關蛋白抗體 一抗 0.1ml/0.2ml
KT2936 Anti-TRAF1 腫瘤壞死因子受體相關因子1抗體 一抗 0.1ml/0.2ml
KT2937 Anti-TRAF2 腫瘤壞死因子受體相關因子2抗體 一抗 0.1ml/0.2ml
相關知識>>>>>
抗體的親和力 :
是指抗體和抗原結合的牢固程度。親和力的高低是由抗原分子的大小、抗體分子的結合位點與抗原決定簇之間立體構型的合適度決定的。有助于維持抗原抗體復合物穩(wěn)定的分子間力有氫鍵、疏水鍵、側(cè)鏈相反電荷基因的庫侖力、范德華力和空間斥力。親和力常以親和常數(shù)K表示,K的單位是L/mol,通常K的范圍在 108 ~1010 /mol,也有多達 1014 /mol。抗體親和力的測定對抗體的篩選,確定抗體的用途,驗證抗體的均一性等均有重要意義。<
抗體的親和力 :
是指抗體和抗原結合的牢固程度。親和力的高低是由抗原分子的大小、抗體分子的結合位點與抗原決定簇之間立體構型的合適度決定的。有助于維持抗原抗體復合物穩(wěn)定的分子間力有氫鍵、疏水鍵、側(cè)鏈相反電荷基因的庫侖力、范德華力和空間斥力。親和力常以親和常數(shù)K表示,K的單位是L/mol,通常K的范圍在 108 ~1010 /mol,也有多達 1014 /mol。抗體親和力的測定對抗體的篩選,確定抗體的用途,驗證抗體的均一性等均有重要意義。<
標記抗體:
抗體經(jīng)過酶標記、鐵蛋白標記或通過膠體金標記獲得標記抗體,是免疫電鏡樣品制備的一種方法,用于觀察抗原抗體免疫復合物方面研究的手段。
抗體的特異性鑒定 :
抗體的特異性是指與相應抗原或近似抗原物質(zhì)的識別能力。抗體的特異性高,它的識別能力就強。衡量特異性通常以交叉反應率來表示。交叉反應率可用競爭抑制試驗測定。以不同濃度抗原和近似抗原分別做競爭抑制曲線,計算各自的結合率,求出各自在 IC50時的濃度,并按下列公式計算交叉反應率。 如果所用抗原濃度IC50濃度為pg/管,而一些近似抗原物質(zhì)的IC50濃度幾乎是無窮大時,表示 這一抗血清與其他抗原物質(zhì)的交叉反應率近似為 0,即該血清的特異性較好。<
蛋白質(zhì)與多肽的:
多肽:通常由10~100氨基酸分子脫水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多肽,它們的分子量低于10,000Da(Dalton,道爾頓),能透過半透膜,不被三氯乙酸及硫酸銨所沉淀。也有文獻把由2~10個氨基酸組成的肽稱為寡肽(小分子肽);10~50個氨基酸組成的肽稱為多肽;由50個以上的氨基酸組成的肽就稱為蛋白質(zhì)。
蛋白質(zhì):生物體中廣泛存在的一類生物大分子,由核酸編碼的α氨基酸之間通過α氨基和α羧基形成的肽鍵連接而成的肽鏈,經(jīng)翻譯后加工而生成的具有特定立體結構的、有活性的大分子。是α—氨基酸按一定順序結合形成一條多肽鏈,再由一條或一條以上的多肽鏈按照其特定方式結合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就是:都是由20種基本氨基酸通過肽鍵連接而成的。
多肽與蛋白質(zhì)的區(qū)別:
蛋白質(zhì)的結構層次可簡寫為:C、H、O、N等元素→氨基酸→多肽(肽鏈)→蛋白質(zhì)。多肽與蛋白質(zhì)是不同的兩個層次,區(qū)別如下:
①多肽和蛋白質(zhì)的結構有差異。多肽僅僅是蛋白質(zhì)的初級結構形式,而蛋白質(zhì)具有一定的空間結構。蛋白質(zhì)是由多肽和其他物質(zhì)結合而成的,一個蛋白質(zhì)分子可由一條肽鏈組成(如高等動物的細胞色素c是由104個氨基酸殘基的一條肽鏈組成),也可由多條肽鏈通過一定的化學鍵(肯定不是肽鍵,如二硫鍵、氫鍵等)連接而成(如胰島素由2條肽鏈組成、胰凝乳蛋白酶是由3條肽鏈組成、血紅蛋白分子由4條肽鏈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由4條肽鏈組成等)。
②多肽與蛋白質(zhì)的功能有差異。多肽往往是無生物活性,而蛋白質(zhì)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一般無活性(如蛋白質(zhì)在胃、小腸中經(jīng)消化產(chǎn)生的多肽),少數(shù)有活性(如抗利尿激素就是多肽類激素),與蛋白質(zhì)相比,多肽的分子量較小,沒有空間結構,一般無活性;蛋白質(zhì)的分子量較大,有空間結構,有活性(變性后活性下降或消失,活性消失叫做失活)
因此,一條剛從核糖體中合成的多肽鏈實際上不能稱為蛋白質(zhì)。
多肽合成:
是一個重復添加氨基酸的過程,固相合成順序一般從C端(羧基端)向 N端(氨基端)合成。過去的多肽合成是在溶液中進行的稱為液相合成法。從1963年Merrifield發(fā)展成功了固相多肽合成方法以來,經(jīng)過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到今天固相法已成為多肽和蛋白質(zhì)合成中的一個常用技術,表現(xiàn)出了經(jīng)典液相合成法*的優(yōu)點,從而大大的減輕了每步產(chǎn)品提純的難度。多肽合成總的來說分成兩種:固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nèi)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環(huán)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chǎn)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zhì)及產(chǎn)品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