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市場競爭激烈 不打“價格戰”改打“菌種戰”
記者昨日從廣州光明乳品有限公司獲悉,從3月中旬起,廣州光明將對旗下暢優系列酸奶進行配方升級,添加新菌種植物乳桿菌,價格也將平均提升3%。
乳業專家王丁棉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表示,從價格戰到打“菌種戰”,酸奶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并不亞于洋奶粉或其它液態奶產品的競爭程度,甚至已經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價格戰轉向“菌種戰”
據了解,2011年全國的酸奶市場已形成了上海光明、蒙牛、達能三品鼎立的市場格局。而在華南市場板塊,則出現了蒙牛、廣州光明、伊利、達能、燕塘、卡士、風行等眾多品牌紛爭的局面。其中,這一區域性市場的競爭主角,主要是以廣州光明、蒙牛、達能為主。
王丁棉認為,酸奶市場的zui大缺點或缺陷就是產品同質化程度高,因為多數廠家都是使用一些常見常用的二、三個種菌來生產發酵酸奶,特異化風味難見高低。
“因此,近幾年的低溫酸奶市場已經逐漸地轉到了一個‘菌種戰’的發展階段,給中國的酸牛奶市場帶來了很大的市場生機,使酸奶市場成為中國乳業市場發展得zui為活躍的一個。”
酸奶市場競爭白熱化
“在市場競爭方面,酸奶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并不亞于洋奶粉或其它液態奶產品的競爭程度,甚至已經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王丁棉表示,去年底法國達能對外宣布要關停開設在上海的酸奶生產加工廠,繼后不久又再宣布全面退出杭州市場。
與此同時,去年年底,伊利通過融資原本打算安排其新募資金50億元當中,用14億元來投資酸奶項目。但到了后來卻發生了突變,僅計劃安排4億元用在酸奶項目的投入。“這些重大決策,其決策背景與酸奶市場競爭時勢及環境和市場空間、容量等這些因素不無相關。”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