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研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慢性炎癥成因 破解人體“自殘”之謎
慢性炎癥成因 破解人體“自殘”之謎
在剛剛上映的大片《洛杉磯之戰》中,我們看到當外星入侵地球,人類動用重武器反擊,*要轟炸洛杉磯。其實,人體也經常上演類似的故事:外部病原體入侵,人體反擊,但也會誤傷“平民”。有時人體還會直接把“平民”當成“入侵者”,這就是很多“慢性炎癥”的成因。近日,科學家取得突破性進展,有望破解身體“誤傷”之謎。
發炎 身體的“軍事狀態”
“發炎”是zui不招人待見的詞之一,但是它卻是人體為了保衛自己,反擊外來進攻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在《洛杉磯之戰》中,我們看到外星人為了奪取地球上的水資源而對地球大打出手,而我們的人體在一些細菌、真菌和病毒看來也是“資源”,所以它們想盡辦法要“感染”我們,它們會在我們身體里安營扎寨,要用我們身上的蛋白質制造更多的同胞,這就是“感染”。
為了防止外敵的入侵,人體建立了一套防衛體系,也就是“免疫系統”,它是人體的“國防軍”。面對“感染”,免疫系統的反應是“發炎”。拿皮膚發炎為例,皮膚受傷,各種病原體乘虛而入,人體應急反應,直觀感覺包括紅、腫、熱、流膿水。這就是身體局部由“和平狀態”轉為“戰爭狀態”的反應。發紅是因為血液大量流向受傷部位,以運輸更多的“*”。發熱是為了干擾病原體的新陳代謝,當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自身的新陳代謝。它同時增大血管的通透性,以利于血管中的“*”從管壁跑出去,沖到組織里參加戰斗。從血管中流出的液體造成了組織腫大和“流膿”。這就好比是敵人來了,全城戒嚴,把民房都征用給*,必要的時候拆掉給車隊讓路。
戰斗 武器通訊一個不少
為了對付外敵入侵,人體使用的武器種類也不少,有殺傷力特別強的,也有特別精細專門化的。
首先到場的是白細胞,包括嗜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隨血液在身體里到處游蕩,尋找入侵的病原體。
嗜中性粒細胞占多數,它們會在*時間沖到“發炎”的區域。而巨噬細胞的動作雖然慢些,但威力特別大,它不但會吞掉病原體,還能吃掉人體內壞掉的細胞。它還會分泌出大量的化學物質,包括各種酶、還能在病原體身上“貼標簽”以引起關注、還能釋放起到“警報”作用的化學物質。巨噬細胞可以說是人體內的“多用途坦克”。
嗜中性粒細胞還有兩個小兄弟,它們是嗜堿粒細胞和嗜酸粒細胞,它們會分泌化學物質,有利于抵抗寄生蟲。嗜堿性細胞在結締組織和黏膜上皮內時,稱“肥大細胞”。另外,還有“天然殺手”(NK)細胞,它們專殺癌細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細胞。白細胞對敵作戰非常英勇,但有時也會不分敵我,殺傷健康細胞。
更專業的戰士是“淋巴細胞”,它們從骨髓中產生,包括B細胞和T細胞,它們都自帶受體,相當于特殊的敵我識別器,可以辨認出特別的目標。
有了這么多武器,還要有通訊系統協調它們的行動。人類靠無線電波互相聯絡。而在人體中,要靠化學物質協調行動。細胞受傷或者感染之后,會向外釋放類花生酸類物質(eicosanoids)和細胞因子(cytokines)。類花生酸類物質包括前列腺素,這種物質可以讓人發熱,并擴張血管,還包括能吸引某些種類白細胞的白細胞三烯。細胞因子包括白細胞介素和干擾素等,前者負責白細胞之間的通訊,后者會起到反病毒的作用,這些作用包括干擾病毒在寄主細胞內合成蛋白質。血液中還含有一種叫“補體”的分子,它們會像標簽一樣貼在病原體的表面上,這種“標簽”會立刻招來免疫細胞對它們大開殺戒。
除了殺傷入侵者,發炎的作用還包括清除人體受損的細胞,同時促進周圍的細胞快速生長。細胞快速生長既可以抵消肌體的受損,也可以起到隔離感染向外擴散的作用。
誤傷 沒有病原慢性發炎
總之,發炎就是人體的一部分全面轉入“軍事狀態”。這樣的軍事行動無非有三種后果:一,炎癥消散,病人*,身體轉入“和平狀態”;二,病原體獲勝,順著血液蔓延全身,造成毒血癥、敗血癥、膿毒敗血癥;三,免疫系統和病原體長期交戰,急性炎癥轉為慢性炎癥。
雖然有些慢性炎癥是人體和病原體的“拉鋸戰”,但在更多的情況下,慢性炎癥其實是人體以為有外敵存在,從而采取“軍事行動”,結果反而傷及自己。這就好比以為洛杉磯有外星人入侵,結果坦克一通亂壓,飛機不停轟炸,結果沒打著外星人,洛杉磯全毀了。
牛皮癬就是典型的慢性炎癥。一般的“癬”是由于真菌入侵而引發的感染,但牛皮癬并不是“癬”,有患者望文生義,用治療真菌入侵的“癬藥”來治牛皮癬,結果越治越嚴重。科學家發現,牛皮癬并非由病原體引起,它是免疫系統誤以為身體受到病原體攻擊而引發的一系列發炎癥狀。原因之一是淋巴細胞“T細胞”闖入,使細胞拉響警報,皮膚產生“發炎”反應,產生滲出液,同時讓細胞大量增加,引起丑陋痛苦的皮膚角化。風濕性關節炎、腎炎也有類似的機制。
元兇 “大喇叭”PLA2
科學家一直在不懈地尋找免疫系統錯誤行動造成的慢性炎癥的元兇。據“科學日報”報道,挪威大學科技學院(NTNU)教授喬漢森(Berit Johansen)和她的團隊近日發現了元兇之一:磷脂酶A2(PLA2)。
PLA2是一種酶,它在哺乳動物的組織里很常見。它的作用是把甘油類物質分解,釋放出的物質包括前列腺素。前列腺素正是激起發炎反應的物質之一,它就像一個大功率的無線電臺,呼喚“*”到來。喬漢森說:“我們正進行研究,試驗各種可能會阻止PLA2行動的分子,這樣就可以制止炎癥。”喬漢森對PLA2的研究始于Avexxin公司的資助。該公司想要研究一種能夠治療牛皮癬的藥。
“Avexxin”公司的CEO奧拉姆(Mikael Orum)表示,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疾病,所以有效的藥會惠及很多人。腎炎的患者相對少,但患者需要忍受頻繁的透析和重病特別護理,卻沒有真正的藥可以治愈這種病,所以研發出一種藥來將是醫學的重大進步。他認為,治療牛皮癬的藥會在6年內上市,而其他兩種病將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逐漸縮小尋找的范圍,直到找到能夠有效治愈它們的分子。
他們的實驗方法相當“笨”,就是把各種東西逐一試試。先把一種分子和PLA2酶混合,看看這種分子是否能夠讓PLA2失效,然后再在實驗室里的人體細胞環境中重復這個實驗。在人體實驗之前,還要在動物身上做很多實驗。喬漢森表示,身體里的各種酶都能起到特定的生理作用,以往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牛皮癬、腎炎等疾病的藥就是對某種酶發生作用。在發炎之前,PLA2就開始作用了,讓PLA2失活,更接近于免疫系統“錯誤行動”引發的慢性疾病的病根。
然而,PLA2還不是真正的“病根”。現在的藥物,包括喬漢森的團隊研制的藥物,都只能針對“發炎”這種癥狀而下藥,而慢性疾病的成因仍然不太清楚,所以現在還不能研制出一種藥能夠**這些病。人類要對付自身慢性疾病,還有相當長的道路要走。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