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逸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Cell:外在,內在因素共同調控神經發展
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宋紅軍(Hongjun Song)和明國麗(Guo-Li Ming,音譯)研究組發表了題為“Interplay between DISC1 and GABA Signaling Regulates Neurogenesis in Mice and Risk for Schizophrenia”的文章,揭示了新生神經細胞如何受到DISC1的調控,從而解析了外在刺激,與內在因素如何相互作用調控神經發育的,這將有助于更深入的分析神經系統的發展過程。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3月2日Cell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宋紅軍和明國麗夫妻,他們早在北京大學讀書的時候就已經相戀了,現在在事業上兩人又相輔相成,共同在神經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就。宋紅軍教授近年來也回國支持國內科學研究,今年清華大學干細胞與再生醫學中心成立,他與美國Stowers研究所的解亭教授就共同為這一中心牽頭組建了一支杰出青年科學家核心團隊。
上海逸峰生物公司專業供應Elisa試劑盒,*,可免費提供代測服務,詳情請點擊
這項研究主要圍繞Disrupted-in-Schizophrenia 1 (DISC1)這一蛋白展開,DISC蛋白其實早在兩年前就是這兩位科學家的研究對象了,這兩位科學家2007年發現了精神分裂癥和其他情緒障礙的一個重要風險因子在正常成熟大腦中的作用。這種基因就是disc1(編碼DISC1蛋白),它編碼一種在成熟大腦中充當新生神經細胞的一類“音樂指揮棒(musical conductor)”,指導新細胞達到適當的位置,以使它們能夠地整合進我們復雜的神經系統中。如果DISC1蛋白不能正常工作,那么新的神經元就會無法融入神經系統“大家庭”。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解析了外在刺激,與內在因素,比如DISC1蛋白,如何相互作用,調控哺乳動物大腦連續的神經反應的。他們發現在成體海馬神經發育過程中,通過DISC1蛋白對新生神經細胞樹突發育的調控作用,需要一種神經遞質:GABA誘導的,以及NKCC1介導的去極化過程,后者聚集在AKT-mTOR途徑上。
而如果GABA誘導的去極化轉換成極化,那么DISC1就不能調控早期產后海馬神經發展。研究人員還發現如果延長GABA誘導的去極化,或者母愛剝奪脅迫的時間,就能恢復早期產后海馬神經發展過程中,依賴于DISC1的樹突調控(mTOR途徑)。而且在兩個獨立的對照研究中,DISC1與NKCC1被證實能相互作用,影響精神分裂癥的患病風險。
這項研究揭示了內在因子DISC1與外在GABA信號,這兩個精神分裂癥易感途徑,在調控神經發展過程中之間的相互作用,并指出了發育速度與經驗在神經細胞發育易感基因影響與神經失序癥患病率方面的重要作用。
精神分裂癥(schizophrenia)是一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以精神活動和環境不協調為特征。許多名人都罹患有精神分裂癥,比如諾貝爾獎得主約翰奈許(電影《美麗心靈》原型),林肯的妻子瑪麗托德林肯等。在中國,成年人口中的終生患病率為1%左右。1993年全國流調資料顯示精神分裂癥的終生患病率為6.55‰,患病率均與家庭經濟水平呈負相關。我國目前有近600萬人罹患精神分裂癥。
來源:生物通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