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植物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張嬋在導師楊永平研究員和段元文副研究員的指導下,在動物盜蜜行為和植物相互關系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在線發表于《New Phytologist》雜志上。
上海逸峰生物公司專業供應Elisa試劑盒,*,可免費提供代測服務,詳情請點擊
盜蜜是指昆蟲、鳥類或其他訪花者通過在花冠上打洞的方式取食花蜜的現象。對這一現象的研究發現,盜蜜對宿主植物存在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直接影響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盜蜜者為宿主植物傳粉,即在傳粉者缺乏時,盜蜜者對植物的繁殖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二是盜蜜者破壞宿主植物的繁殖器官,導致植物的繁殖適合度降低。間接影響主要是因盜蜜者取食花蜜導致傳粉昆蟲的行為改變,間接影響植物的繁殖適合度。由于*自交的植物沒有傳粉者,通常的觀點認為盜蜜對自交植物沒有影響。
研究人員以龍膽科喉毛花屬植物喉毛花(Comastoma pulmonarium)為研究對象,在中科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站開展了歷時兩年的試驗研究,并結合2001年的試驗結果,發現:海北站附近分布的喉毛花分泌了大量花蜜,卻以自交的方式產生種子;花蜜的主要消費者是盜蜜昆蟲(克什米爾熊蜂,Bombus kashmirensis);盜蜜可能通過降低喉毛花用于發育受精胚珠的資源而引起種子選擇性敗育,進而降低了被盜蜜花產生后代的近交衰退,但并沒有促進自交的進化。
該研究結果以審稿專家對該研究的結果給予了很高評價,認為該研究從實驗設計到結論均具有極大創新性,有力挑戰了以往認為盜蜜對自交植物沒有影響的觀點。并認為,該創新性的研究為盜蜜生態學尤其是盜蜜對自交植物資源分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極大地推動了盜蜜研究領域的新進展。
來源:生物通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