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設備 污泥處理設備 水處理過濾器 軟化水設備/除鹽設備 純凈水設備 消毒設備|加藥設備 供水/儲水/集水/排水/輔助 水處理膜 過濾器濾芯 水處理濾料 水處理劑 水處理填料 其它水處理設備
上海永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暫無信息 |
閱讀:598發布時間:2012-5-19
作為一所以農學、生命科學和農業工程為特色和優勢的研究型大學,基礎研究一直是中國農業大學科研工作的重點之一。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為中國農業大學的基礎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成為農大農業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中國農業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科研項目處侯玉峰對《中國科學報》說。
桃李不言下成蹊
近十年來,中國農業大學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221項,面上項目861項。目前每年獲批的科學基金項目保持在200項左右。
正是多年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穩定支持,使中國農業大學基礎研究隊伍日趨穩定,良好的科學基金文化氛圍逐步形成。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還掛靠中科院時,中國農業大學就獲得過科學基金資助。回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近30年來對中國農業大學基礎研究的重要作用,中國農業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一位負責人說:“正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長期穩定的支持,農大的科學家們才能夠在農業基礎研究領域專心學術、不斷創新,并將這些成果應用于農業生產實踐,為實現國家農業科技進步貢獻了力量。”
頂天立地為“三農”
本世紀初,針對提高基礎研究水平和加強農業科技服務的需要,農大提出 “頂天立地”的科技工作指導方針。所謂“頂天”,就是要站到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要在重要的基礎研究領域取得原創性成果和重大技術突破。 “立地”,就是要把論文寫在地上,解決社會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把科技成果盡快直接應用于國家農業發展和農村社會進步。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為中國農業大學實現頂天立地的科研工作目標注入*的活力。中國農大較早一批農業科學家幾乎全得到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他們在科學基金的支持下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吳常信關于動物分子遺傳的研究、戴景瑞關于玉米分子的研究都受到基金的支持。2001年陳文新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的項目——“中國豆科植物根瘤菌資源多樣性、分類及系統發育研究”就是在連續4個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基礎上完成的。
近十年來,中國農大的科技工作者對于基金項目越來越重視,該校承擔科學基金項目的數量也穩步增長,這極大推動了該校的基礎研究,科學基金也成為該校科技產出的重要支撐力量。
近年來,中國農大SCI論文數量和質量均有較大幅度上升,2011年的SCI論文發表數量更是達到了1056篇。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中國農大科學家在《自然》、《科學》、《細胞》等發表多篇高水平文章。
2006年,在兩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資助下,該校教授武維華發表于《細胞》上的文章揭示了植物細胞中鉀離子通道AKT1的活性受蛋白激酶CIPK23正向調控,而CIPK23的上游又受兩種鈣信號感受器CBL1和CBL9正向調控的現象,并提出植物響應低鉀脅迫的鉀吸收分子調控理論模型。該成果被評為當年中國高校科技進展之一。
在中國農大,許多科學家從海外回來伊始就獲得科學基金項目的支持,順利開始了科研工作。該校教授張福鎖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之一。十余年來,在國家基金的持續支持下,他帶領的團隊圍繞“植物根際生態調控與養分資源綜合管理”問題,通過田間試驗和室內模擬試驗,對間套作種植體系地下部根系相互作用提高養分資源利用的機理進行了系統研究,相關成果獲得200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在此基礎上,張福鎖課題組繼續開展有關作物養分資源綜合管理的研究。2010年,他以通訊作者身份在《科學》上發表關于化肥使用過度導致土壤酸化的文章;2011年,該團隊在美國《國家*院刊》發表文章,闡述作物綜合管理體系對于保障中國糧食安全的重要意義。這些文章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可以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為中國農業大學基礎科學研究注入了活力,帶動了學校科技成果的快速產出。雖然目前科學基金經費占學校總科研經費的10%左右,但在近五年發表的SCI論文中,有31.3%的論文*標注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大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一位負責人說。
基金成果到田間
科學基金也為基礎研究面向農業生產實踐提供了良好的積累。
SCI論文,作為基礎研究的標志性成果,對于中國農業大學的科學家來說并非zui終目標。農業科研的主要目的還是要“將論文寫在大地上”,也就是應用于農業生產實踐。
該校教授李德發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他本人也是1996年度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他曾獲得多個面上項目、兩個重點項目、一項聯合基金,他帶領的團隊于2001年和2005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的資助。正是在國家基金的持續支持下,李德發帶領的動物營養學研究團隊,在豬的營養與飼料加工、健康養殖等領域發表了近200篇SCI論文。他們相繼研發健康養殖飼料產品37個,推廣應用1655萬噸,節約飼料糧120多萬噸,為我國飼料行業的進步奠定了基礎。
1997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康紹忠教授目前已當選*院士。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康紹忠課題組在甘肅省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經過多年的系統研究,在農業與生態節水應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帶頭創建了中國農業大學石羊河流域農業與生態節水試驗站,該站已成為西北旱區農業節水技術、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合作和示范推廣的重要基地之一。該團隊組織開展農業節水技術集成模式示范與推廣工作已成為課題組的常規性工作。
“這些成果只有真正應用到農業中,才能讓zui基層的農民兄弟受惠。”康紹忠說,“科研成果zui終能在生產實踐中得以應用,是每個科技工作者的zui終目的。”
環保在線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