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婆d商貿有限公司>>技術文章>>霍亂弧菌特征及發病機制
霍亂弧菌百科名片
霍亂弧菌(V.cholera)是人類霍亂的病原體,霍亂是一種古老且流行廣泛的烈性傳染病之一。曾在世界上引起多次大流行,主要表現為劇烈的嘔吐,腹瀉,失水,死亡率甚高。屬于檢疫傳染病。
霍亂弧菌特征
霍亂弧菌所致的霍亂,為烈性腸道傳染病,曾在世界上發生過幾次大流行,至今仍未平息,因此,霍亂被列為國境檢疫的傳染病。
霍亂弧菌有兩個生物型,一為古典生物型,一為愛爾托生物型,這兩個生物型在形態及血清學性狀方面幾乎相同,可作第四組霍亂噬菌體裂解試驗,*敏感試驗,雞紅細胞凝集試驗,V-P(服-潑)二氏試驗等試驗加以鑒別:
本菌是需氧菌,營養要求不高,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魜y弧菌具有耐堿性,故常用堿性(pH值8.4~9.2)培養基選擇性分離培養本菌。在堿性瓊脂平板上生長后,呈水滴樣光滑型菌落,而在堿性蛋白胨液體培養基中,生長迅速,培養6~8小時即可形成菌膜,利用這一特點,可以作快速增菌,進行鑒定。在*瓊脂平板上,生長快,8~10小時能生長出小菌落,可供鑒定用?;魜y弧菌能分解蔗糖、*,產酸不產氣,不能分解阿拉伯膠糖。
霍亂弧菌在未經處理的糞便中,可存活數天;在冰箱內的牛奶、鮮肉和魚蝦水產品中存活時間分別為2~4周、1周和1~3周;在室溫下存放的新鮮蔬菜中,可存活1~5天;在砧板和布上可存活相當長時間;在玻璃、瓷器、塑料和金屬上存活時間不超過2天。霍亂弧菌古典生物型在外界環境中生存能力不強,而愛爾托生物型抵抗力較強,在河水、井水、池塘水和海水中可存活1~3周,甚至更長,有時在局部自然水中也能越冬。愛爾托生物型弧菌可粘附于海洋甲殼類生物表面,分泌甲殼酶,分解甲殼作為營養而長期存活,如愛爾托生物型弧菌被人工飼養的泥鰍、鱔魚吞食后,可在其體內生長繁殖,然后排入水中。
霍亂弧菌對熱、干燥、日光及一般消毒劑均很敏感,經干燥2小時或加熱55℃10分鐘即可死亡,煮沸立即死亡;對酸敏感,在正常胃酸中僅能存活4分鐘,接觸1∶5000~1∶10000鹽酸或硫酸、1∶2000~1∶3000升汞或1∶500000*,數分鐘即被殺滅,在0.1%漂白粉中10分鐘內即可死亡。氯化鈉的濃度高于4%或蔗糖濃度在5%以上的食物、香料、醋及酒等,均不利于霍亂弧菌的生存。
霍亂弧菌發病機制
正常胃酸可殺滅霍亂弧菌,當胃酸分泌缺乏或低下,或入侵的霍亂弧菌數量較多,未被殺滅的弧菌就進入小腸,在堿性腸液內迅速繁殖,并通過粘液對細菌的趨化吸引作用、細菌鞭毛活動及弧菌粘蛋白溶解酶和粘附素等的作用,粘附于小腸粘膜的上皮細胞表面,并在此大量繁殖。
此菌產生強烈的外毒素,即霍亂腸毒素,由A亞單位和B亞單位組成。B亞單位與該處粘膜上皮細胞表面受體——*結合,A、B兩種亞單位解離,A亞單位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激活腺苷酸環化酶(AC),使細胞內三磷酸腺苷(ATP)轉化為*(cAMP),使細胞內*含量提高,促使一系列酶反應加速進行,導致空腸到回腸部腺細胞分泌功能亢進,引起大量液體及血漿中的鈉、鉀、氯等離子進入腸腔,由于分泌功能超過腸道再吸收能力,從而造成嚴重的腹瀉及嘔吐;由于膽汁分泌減少,且腸腔中有大量水、粘液及電解質,故排瀉物呈白色“米泔水”樣;由于劇烈吐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丟失,引起缺鉀、缺鈉及肌肉痙攣;由于碳酸氫根離子丟失,酸性代謝物在體內蓄積,引起代謝性酸中毒;由于有效血容量急劇減少,血液濃縮,導致尿量減少、血壓下降,甚至休克;由于腎缺血、缺氧,細胞內缺鉀,導致腎小管上皮細胞變性、壞死,造成急性腎功能衰竭。
主要病變均由嚴重脫水引起,臨床可見指紋皺縮,皮下組織及肌肉干癟。心、肝、脾等臟器均見縮小。內臟漿膜無光澤。腸腔高度擴張、腸內充滿泔水樣液體,腸粘膜松弛,但粘膜上皮完整,無潰瘍。膽囊內充滿粘稠膽汁。腎小球及間質的毛細管擴張,腎小管腫脹、變性及壞死。其他臟器也有出血、變性等變化。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