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耗能產業反彈 浙江“電荒”無線核相儀預警投資過熱,4月26日,本報從浙江省電力公司獲悉,一季度該省用電量同比增長15%,4月份預計增長19%,當前浙江全省電力缺口已達200萬千瓦。部分地區制造企業已面臨“開三停一”、“每周停二”等不同形式的限電尷尬。
“高能耗企業的產能釋放,客觀上加劇了"電荒"。”浙江省社科院調研中心主任楊建華教授分析,一季度浙江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9%,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3.7%,而化工、有色金屬制造等高耗能產業的用電增幅高達20%。
“拉電都是一拉一個上午,連食堂也停電了。”4月25日,紹興化纖業“*”佳寶控股集團常務副總裁孫新偉告訴本報記者,該公司已被拉電了好幾次,3月份就有2次。
從3月26日起,紹興縣就啟動B級有序用電方案,即高能耗企業高峰時段錯避峰生產;連續生產專線企業高峰時段限荷30%,共用專線企業每周2天高峰時段錯避峰用電。因限電避峰增加,部分企業被迫停工檢修,訂單交貨大受影響。
在用電大戶云集的金華地區,用電形勢也不容樂觀。4月20日起,金華泰龍摩托車有限公司即遭遇電力輪休,公司砂芯車間、鑄造車間和淬火爐車間的70多臺設備全線停產。
“停不起啊,傷不起!”義烏博尼服飾有限公司副總黃俊超愁眉不展,他年初耗巨資引進的成套針織設備,如果突然停電,2000多根織針就會斷裂,損失在10萬元左右。
從3月2日起,義烏緊急啟動有序用電B級方案,全市錯避峰10萬千瓦。20天后,缺口增至15萬千瓦,又升級為C級用電方案,一直延續至今。義烏電力部門也鼓勵全市工業企業避開用電高峰(8:00~11:00),盡量安排在低谷時段(22:00~次日8:00)生產。
據義烏市供電局黨委書記王繼如預計,今夏高溫期間,義烏電網zui大用電需求可能達到126萬千瓦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長約19%,供電缺口將達30萬千瓦,形勢相當嚴峻。
“寧波用電缺口已達30萬千瓦。”寧波市電業局調度所科長龔向陽對本報介紹,到了夏天用電形勢更緊張,用電負荷缺口將達到100萬千瓦。往年只會在夏冬季遭遇的錯峰用電,今年有可能要延續一整年。
“形勢確實很嚴峻。即便是經濟高速發展的整個"十一五"期間,也不曾在3月份像這樣缺電的。”浙江省電力公司營銷部的周蕓菲說,一季度全省用電量同比增長15%,4月份預計增長19%,當前浙江全省電力缺口已達200萬千瓦,電力部門不堪重負。
目前,浙江已制定嚴格的有序用電方案,并對高耗能企業實行“開三停一”、“開五停二”的限電措施,一季度被限制用電的企業達50多萬戶次。
一季度,浙江省外購電量已達121.42億千瓦時,同比上升29.85%。從今年起,浙江電力供應形勢將從近幾年的“季節性、時段性”缺電,轉變為“全年性、持續多時段”缺電。
4月上旬,浙江省分管副省長已帶隊前往國家發改委、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及國電公司等,請求有關部門協調增加該省天然氣、燃油等供應量。
能耗反彈?
導致浙江淡季“電荒”的原因較為復雜。
浙江省電力公司周蕓菲指出,排在*的是用電需求增長旺盛。一季度浙江GDP增幅10.4%,用電量同比增長15%。預計全年統調zui大用電負荷5000萬千瓦,同比增長18.92%。
年初以來,浙江省降雨量與往年相比大幅下降,地方水電機組發電量同比減少48.62%。1~3月,受煤價高企影響,全省地方火電機組發電量52.79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03%,遠低于全社會用電增幅。
天然氣氣源不足和油價上漲,都制約現有機組發力:例如浙江鎮海、龍灣和金華三家燃油電廠儲油不足,94萬千瓦機組只能為事故備用;由于天然氣供應不足,半山、蕭山、鎮海等六個電廠,仍有57%的天然氣機機組容量達217萬千瓦不能發揮作用。
周蕓菲說,2010年全省新投產的裝機容量僅為83萬千瓦,今年至今還沒有新機組建成投產,而去年3月份以來增加的用電負荷為600萬千瓦左右,供電能力遠低于用電需求量。
“經濟增長是政績、污染減排也是政績。”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多次公開表示,浙江省作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省,將進一步限制重點行業環境準入,著力深化寧波*石化產業基地、溫臺石化產業基地、嘉興化工園區、杭州灣上虞工業園區、臺州臨海醫化園區等涉海工業園區的污染整治,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循環經濟產業和循環經濟示范地區。
“高能耗企業的產能釋放,客觀上加劇了"電荒"。”浙江省社科院調研中心主任楊建華教授分析,一季度浙江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9%,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3.7%,而化工、有色金屬制造等高耗能產業的用電增幅高達20%。這個問題其實是由經濟的粗放增長方式沒有轉變造成的。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要求,浙江省“十二五”單位GDP能耗下降指標為18%,須節能3847萬噸標煤,這跟浙江現有的3492萬噸標準煤節能潛力存在一定距離。而在“十二五”期間,浙江省還要上一批臨港重化工項目,將大幅提高該省的工業增加值能耗水平。
浙江省政府咨詢委員史晉川直陳,國務院日前正式批復《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浙江多地將機床、汽車、醫藥、石化等重工業列為支柱產業,以產業整合名義申報園區項目,其中難免低水平地重復建設,加重產能過剩,對浙江經濟結構調整造成消極影響。
“要警惕投資增長大起大落,保持區域經濟勻速前進。”浙江省發改研究所所長卓勇良認為,后期需關注政策取向、電煤荒以及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風險,促進浙江經濟均衡發展。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