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鍋爐房計算機集中優化控制節能技術——鍋爐燃燒調節及控制技術。
(1)鍋爐集中優化控制技術,即改變單鍋爐獨立運行的方式,將多臺鍋爐集中采用計算機技術統一調配,進行負荷優化配比,根據負荷變化、運行反饋、各項指令實現對鍋爐的自動化運行控制,尤其對氣油電鍋爐,可根據負荷變化自動啟停運行臺數,提高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2)采用鍋爐集中優化控制技術,同時要實現對單鍋爐出力的控制、調整和修正,*改變人工手動燒火的模糊控制方式,達到化的溫度供應,減少能耗浪費,實現節能。
(3)提高管理水平,實現人機有效對話,直觀掌控系統運行狀況。
(4)具備安全連鎖、保護、故障報警等安全功能。
(5)具有報表自動生成、打印、儲存功能,完成系統的計量、統計工作。
(二)供熱管網動態調節技術——環境氣候補償綜合調節控制節能技術
環境氣候補償多級調節綜合節能控制技術,主要由氣候補償和多級調控共同組成。環境氣候補償,即供水溫度隨室外天氣氣候的變化時刻對供熱系統進行時時地修正、調整,保證用戶室內溫度在室外溫度發生變化時處于基本穩定狀態(不低于或不高于要求溫度),實現供需基本平衡,減少能耗損失,達到節能的效果。
多級綜合調節控制系統,由就地調節控制和熱源處綜合調節控制組成,適用于大規模、多熱源的間接供熱系統。由于各處環境溫度變化不一,就必須建立起適合于當時當地環境的控制及運行系統,即就地控。氣候補償設備根據現場附近的環境溫度變化,結合用戶室內溫度的變化,通過質調或量調,滿足二次系統的需要,保證室內溫度基本恒定。
熱源處綜合調節控制系統,能保證在管網及用戶需求的負荷發生變化時,通過質和量共同調節,做到鍋爐的出力隨負荷的變化能時時跟進,供熱溫度既要滿足熱量需求zui高的地區,同時又要合理控制熱量需求較少的地區,做到按需供應:
(1)根據總負荷的變化控制鍋爐的運行啟停臺數;
(2)控制和減少熱源的熱量損失,切斷停運的鍋爐參與系統的循環;
(3)根據zui不利的環境氣候控制鍋爐的出力運行狀態,時時質調;
(4)根據鍋爐運行臺數,在滿足系統循環水量的同時,控制循環水泵的運行頻率,實現量調節,節約電能。
(5)通過系統控制,使鍋爐處于高溫、運行區間內,減少鍋爐本體尾部的冷凝腐蝕,延長鍋爐的使用壽命。
分區分時分溫節能優化控制技術,即根據區域內的實際情況和特殊要求或根據建筑物的熱需求特點,合理支配用熱和供熱,在不同區域內,分階段性(時段)提供不同溫度的供熱方式,既滿足供熱要求,又合理降低能源損耗,達到節能的效果。
采用分區分時分溫節能優化控制技術,即對管網進行合理化管理和監控,實現管網某個區域(建筑物)在某個特定的時段內,使系統基本處于防凍狀態的低溫運行,減少此時段的熱量損耗,同時在超出特定時段前,恢復正常溫度狀態。分區分時分溫節能優化控制技術,主要調節進入建筑物的水流量來實現溫度的調節(量調節),根據供回水溫度參數共同參與控制并修正。一般應用于夜間或節假日期間無人值守的區域建筑或獨棟建筑實施分時段和溫度控制。
(三)煙氣冷凝熱能回收利用技術
煙氣中1公斤水蒸氣所攜帶的熱量大約是2400KJ,0.7MW的鍋爐每小時產生水蒸氣所攜帶的熱量大約相當于即84000 KJ。因此熱損失是很大的,必須將這部分熱量回收回來,提高鍋爐熱效率,降低燃氣耗量。煙氣冷凝熱能回收利用技術,利用低溫水冷卻高溫煙氣,在降低煙氣溫度,回收物理顯熱的同時,當壁面溫度低于煙氣的露點溫度時,水蒸汽冷凝,回收汽化潛熱,利用高低位發熱值差的一部分。冷凝液同時吸收部分氮氧化物NOX。煙氣冷凝熱能回收裝置采用煙管結構,只有煙管采用腐蝕材料,成本降低,殼程水容量大,可以有效降低壁面溫度,有利于冷凝換熱。考慮冷凝過程中對換熱的強化,不采用肋片,進一步降低成本。在煙管內冷凝煙氣中水蒸汽,通過殼程大容量低溫水維持較低壁面溫度,強化冷凝過程。煙氣與冷凝液同向流動,增加了冷凝液的排出阻力,但減少了煙氣側阻力,同時采用旁通煙道降低阻力,同時提高煙氣出口溫度,降低相對濕度,避免在煙道中冷凝。在冷凝液收集和排放區采用不銹鋼或聚四氟乙烯襯材料,避免腐蝕發生。 在煙氣回收過程中,可將煙氣冷凝的偏酸性冷凝水進行中和處理,達到系統要求后回收利用,接入補水系統中。
(四)供熱管網水力平衡調節技術——水力平衡控制和調節技術
供熱管網水力平衡調節技術,即解決熱力管網存在的遠冷近熱的水力失調問題,基本實現管網及用戶的熱量分配的基本均勻,室內溫度遠近端基本趨于接近及平衡狀態。
(1)目前,因管網水力失調、跑冒滴漏等問題導致的能耗損失占總能耗的10-15%左右,所以,解決水力失調,達到水力系統的基本平衡,是關乎節能的至關重要的因素,同時可有效降低能耗。
(2)解決水力失調的手段目前,解決水力失調的手段普遍采用已經成熟的方式-在建筑物的回水管道上加裝自力式流量控制閥。是一種依靠液體自身能量自動保持設定流量恒定的閥門,使管網流量按需分配,消除水系統水力失調,解決冷熱不均問題。
(3)控制原理
自力式流量控制閥是一種自動恒定流量的水力工況平衡用閥,可按需要設定流量,自動削除管線的剩余壓頭及壓力波動引起的流量偏差,無論系統壓力如何變化均能保持擬定被控環路的流量不變,使管網流量調節過程無須考慮分支管線間流量調節的相互干擾。
(4)根據供熱面積的大小,設定固定的參數后,基本能確保管網的流量調節一次完成,把調網工作變為簡單的流量分配,免除了熱源切換時的流量重新分配工作,可有效地降低人工的勞動強度。
(5)調節手段和方法根據現場經驗,加裝自力式流量控制閥后,僅僅依靠簡單的樓宇面積和負荷來調節流量的變化或閥體的刻度,并非能*將水力失調問題解決完整。可通過以下方式和手段調節,基本可實現水力的平衡:
1)根據單位面積和負荷,通過計算,結合流量閥門的刻度進行粗調節;
2)根據現場就地壓力、溫度表的變化,進行一次細調節;
3)zui后采用超聲波流量計進行修正,校核調試后遠、中、近點的流量值;
4)結合用戶溫度進行全面統一的修正(用無線設備配合)。
(五)熱源(鍋爐房/換熱站)處智能化變頻調節技術——風機水泵節能技術
熱源(鍋爐房/換熱站)處智能化變頻調節技術,一般供熱系統中包括對燃煤鍋爐的爐排、鼓引風機變頻調節、循環水泵變頻調節、給/補水設備變頻調節。
(1)智能化變頻調節技術,即為滿足或達到負荷的變化和要求,對電機進行變頻運行,改變和控制電機的運行頻率和功率,實現智能化的控制和調節的同時,達到節約電能的效果。
(2)鼓引風機及爐排變頻技術,根據系統供水溫度(蒸汽壓力)、爐膛負壓、煙氣含氧量為主要參數,完成對鼓引風機和爐排的控制,根據參數的變化,通過變頻器PID調節輸出,實現對電機功率的智能化自動控制、調節。*改變了原系統采用風門進行風量配比產生的阻力所帶來的電能損耗,達到節約電能的同時,也適當節約燃煤量。
(3)循環水泵節電及變頻調節技術,主要包括水泵節電和變頻運行節電兩部分。
1)水泵節電,體現在水泵的運行和選型方面。
運行方面,要求循環水泵采用1用1備的方式,減少因多臺泵同時運行造成的流量疊加損失。2臺水泵同時運行,流量疊加后僅僅是單臺水泵的1.5倍,3臺水泵同時運行,流量疊加后僅僅是單臺水泵的1.8倍,多臺水泵并聯運行,流量損失的同時,又增大了電耗。
選型方面,隨著建筑節能和管網水力平衡的推廣,通過負荷和對系統阻力粗略核算,可選擇出滿足系統需要的合適流量和揚程的水泵,實現優化配比,節約電能。
安裝方面,對供暖系統的水泵進出口進行擴徑,同時建議取消循環水泵的出口止回閥,減小系統阻力。
2)變頻節電技術,供暖系統中一般根據系統的壓力變化,改變循環水泵的運行頻率,達到節電的效果。
3)水泵更換過程中,通過改變水泵葉輪結構,提高泵本體的效率,提高水泵本體的運行效率。
(4)系統及鍋爐的補/給(蒸汽)水泵變頻技術,根據系統壓力變化(汽包液位),通過變頻設備自動控制電機的運轉頻率,起到恒壓、穩定的作用,實現智能化控制的目的。
(六)用戶溫度采集無線網絡傳輸技術
集中供暖方式中,由于用戶端沒有溫度檢測手段,經常發生供熱公司與用戶之間因為供熱溫度產生糾紛和矛盾,收費難的情況。為了減少糾紛和矛盾,用戶室內溫度的實時監測并及時的反饋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通過無線傳感網技術在用戶室內安裝溫度計量裝置(即溫度節點),可直接實現用戶室內溫度的測量和數據傳輸了,系統自動將信息傳送到
計算機系統中,用于溫度監測和儲存記錄,同時用戶能夠隨時在溫度計量表上察看室內溫度記錄。
傳輸溫度的同時,可為供熱公司或物業管理公司的相關部門提供維修參考,大大縮短服務時間,提高服務效率。
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用一種廉價、微型的節點(Mote)實現了單用戶室內溫度的采集,以無線的方式將溫度數據傳輸到監控中心。
在每個需要監測溫度的房間安放一個無線溫度采集節點,在每棟大樓安放一個或者幾個無線中繼節點。
每個溫度采集節點每隔一定時間發送一次溫度數據到中繼節點,溫度信息zui后由中繼節點發送到監控中心。每個無線溫度采集節點能夠自動組網,無須人工干涉。并且節點間采用Mesh多跳自組織網絡協議,節點可以自動搜尋周邊已有的網絡,并根據網絡,射頻狀況選擇上級節點,并zui終鋪開成網狀網絡。多跳自組織網絡的存在大大簡化了無線傳感器網絡部署的難度。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