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3月21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常識。而容易忽視的是,中國同樣擁有299.7萬平方公里的海洋,相當于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海洋不僅關乎航運,還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水產、礦產和能源,是名副其實的藍色家園。
但是,隨著人類向海洋的挺進,這片純凈的家園也開始面臨著被污染摧毀的威脅。昨天,國家海洋局發布了《2012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中國的海洋污染不容樂觀。
《2012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2年我國管轄海域94%的海水水質符合*類海水水質標準,但近岸海域污染問題依舊突出,未達到*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達17萬平方公里,高于2007-2011年15萬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不僅如此生態系統健康狀況也表現不佳。國家海洋局新聞發言人石青峰:
石青峰:近岸海域海水水質為劣四類的近海海域的面積較上年明顯加大,約1.9萬平方公里。 81%實施監測的近岸河口,還有海灣等非常典型的海洋生態系統則處于亞健康和不健康的狀態,入洋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放現象依然嚴重,河流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
其中劣于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黃海北部、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江蘇沿岸、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的近岸海域污染物主要是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物質。
2010年,大連新港曾發生“7?16”油污染事件,2011年,蓬萊發生19-3油田溢油事故。2012年,國家海洋局繼續對這兩起事件實施了跟蹤監測,結果表明,事故對鄰近海域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損害依然存在。同時,2012年廣東、福建和長江口等海域相繼發生突發海洋污染事件,部分污染物質泄露入海導致局部海域環境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石青峰表示,這些突發事件為我們保護“藍色國土“敲響了警鐘。
石青峰:我國近岸海域環境問題仍然突出,陸源排污壓力巨大,近岸海域污染嚴重,赤潮災害多發,局部區域土壤鹽漬化、侵蝕等災害嚴重,海洋溢油等突發性事件的環境風險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