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設備 污泥處理設備 水處理過濾器 軟化水設備/除鹽設備 純凈水設備 消毒設備|加藥設備 供水/儲水/集水/排水/輔助 水處理膜 過濾器濾芯 水處理濾料 水處理劑 水處理填料 其它水處理設備
濰坊中研基業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鶴壁市一體化醫院污水處理設備無異味
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包含主要包含:混凝沉淀池、調節池、膜生物反應器三部分。每一部分都發揮這*的作用,每一個步驟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多疑缺一不可。
鶴壁市一體化醫院污水處理設備無異味
鶴壁市一體化醫院污水處理設備無異味
研基業竭誠為您服務,給您想要的滿意答案!!歡迎新老客戶
聯 系 人 :鄭 : 工作:3088470142
生物實驗是中國一直以來都在進行的實驗研究。生物研究包括微生物研究,植物研究,生態研究,林業研究,農業研究,畜牧獸醫研究,動物學研究,水產研究和醫藥衛生研究等,每一項研究都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都影響著人們生活質量和生態環境發展。中國對生物研究這方面非常重視,現在的初中生就開始學習生物學,為的就是讓人們從小就了解生物之間的關系,知道大地萬物皆為生物,真正的了解生物研究對人類的好處和重要性。當然,生物研究部*于學生學習上。中國建設了很多生物實驗室,為生物實驗室配備*的設備。生物實驗用水非常考究,必須是經過深層處理的超純水。
濰坊中研基業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的超純水、化驗室用水設備工藝流程:
超純水制造歷史進程:
*階段:預處理過濾器——>陽床——>陰床——>混合床
第二階段:預處理過濾器——>反滲透——>混合床
目前階段:預處理過濾器——>反滲透——>EDI(無需酸堿)
近幾十年以來,混床離子交換技術(D)一直作為超純水制備的標準工藝。由于其需要周期性的再生且再生過程中消耗大量的化學藥品(酸堿)和工業純水,并造成一定的環境問題,因此需要開發無酸堿超純水系統。
通常由原水預處理系統、反滲透純化系統、超純化后處理系統三部分組成。預處理的目的主要是使原水達到反滲透膜分離組件的進水要求,保證反滲透純化系統的穩定運行。反滲透膜系統是一次性去除原水中98%以上離子、有機物及*微生物(理論上)高效的純化方法。超純化后處理系統通過多種集成技術進一步去除反滲透純水中尚存的微量離子、有機物等雜質,以滿足不同用途的zui終水質指標要求。
正因為傳統的離子交換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現代工業和環保的需求,于是將膜、樹脂和電化學原理相結合的EDI技術成為水處理技術的一場革命。其離子交換樹脂的的再生使用的是電能,而不再需要酸堿,因而更滿足于當今世界的環保要求。
自從1986年EDI膜堆技術工業化以來,*已安裝了數千套EDI系統,尤其在制藥、半導體、電力和表面清洗等工業中得到了大力的發展,同時在廢水處理、飲料及微生物等領域也得到廣泛使用。
設備是應用在反滲透系統之后,取代傳統的混床離子交換技術(MB-DI)生產穩定的超純水。濰坊中研基業環境工程有限公司EDI技術與混合離子交換技術相比有如下優點:
①水質穩定
②容易實現全自動控制
③不會因再生而停機
④不需化學再生
⑤運行費用低
⑥廠房面積小
⑦無污水排放
EDI工作原理:
EDI模塊將離子交換樹脂充夾在陰/陽離子交換膜之間形成EDI單元。EDI工作原理如圖所示。 EDI模塊中將一定數量的EDI單元間用格板隔開,形成濃水室和淡水室。又在單元組兩端設置陰/陽電極。在直流電的推動下,通過淡水室水流中的陰陽離子分別穿過陰陽離子交換膜進入到濃水室而在淡水室中去除。而通過濃水室的水將離子帶出系統,成為濃水. EDI設備一般以二級反滲透(RO)純水作為EDI給水。RO純水電阻率一般是40-2μS/cm(25℃)。EDI純水電阻率可以高達18 MΩ.cm(25℃),但是根據去離子水用途和系統配置設置,EDI超純水適用于制備電阻率要求在1-18.2MΩ.cm(25℃)的純水。
EDI技術被制藥工業、微電子工業、發電工業和實驗室所普遍接受。在表面清洗、表面涂裝、電解工業和化工工業的應用也日趨廣泛。
詳情請咨詢濰坊中研基業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部!
消毒
醫院污水消毒可采用的消毒方法有液化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次氯酸鈉消毒、臭氧消毒和紫外線消毒。各種常用方法的適用性及特點比較見附錄A。
1、含氯消毒劑消毒
a)含氯消毒劑消毒系統應參照GB50014的有關規定進行設計。應根據設計處理工藝流程,按zui不利情況進行組合,校核實際接觸時間,以滿足設計要求。
b)接觸消毒池的容積應滿足接觸時間和污泥沉積的要求。傳染病醫院污水接觸消毒時間不宜小于1.5 h,非傳染病醫院污水接觸消毒時間不宜小于1.0 h。
c)醫院污水消毒可采用連續式消毒或間歇式消毒方式。連續式接觸消毒池有效容積為污水容積和污泥容積之和。間歇式接觸消毒池的總有效容積應根據工作班次、消毒周期確定,一般宜為調節池容積的1/2。
d)接觸消毒池一般分為兩格,每格容積為總容積的一半。池內應設導流墻(板),避免短流。導流墻(板)的凈距應根據水量和維修空間要求確定,一般為600~700 mm。接觸池的長寬比不宜小于20:1。接觸池出口處應設取樣口。
e)一級強化處理工藝出水的參考加氯量(以有效氯計)一般為30~50 mg/L。二級處理及深度處理工藝出水的參考加氯量一般為15~25 mg/L。運行中應根據余氯量和實際水質、水量實驗確定氯投加量。
f)加藥設備至少為2套,1用1備。
g)液化氯消毒適用于處理出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網的醫院污水處理系統。當醫院污水處理出水排至地表水體時應采取脫氯措施或慎用氯消毒。
h)液化氯消毒不宜用于人口稠密區醫院及小規模醫院的污水消毒,可用于遠離人口聚居區的規模較大(>1000床)、管理水平較高的醫院污水消毒處理。
i)電解法、化學法二氧化氯消毒及電解法次氯酸鈉消毒適用于各種規模醫院污水的消毒處理,但要求管理水平較高。
j)漂粉精、漂白劑適用于規模<300床的經濟欠發達地區醫院污水處理消毒系統。
2、臭氧消毒
a)傳染病醫院污水應優先采用臭氧消毒,處理出水再生回用或排入地表水體時應*臭氧消毒。
b)在選擇臭氧發生器時,應按污水水質及處理工藝確定臭氧投加量,根據臭氧投加量和單位時間處理水量計算臭氧使用量,按每小時使用臭氧量選擇臭氧發生器臺數及型號。
c)采用臭氧消毒,一級強化處理出水投加量為30~50 mg/L,接觸時間不小于30 min;二級處理出水投加量為10~20 mg/L,接觸時間5~15 min;同時大腸菌群去除率不得低于99.99%。 d)應選擇氣水混合效果好的臭氧進氣裝置。臭氧與污水接觸方式宜采用鼓泡法。
e)臭氧消毒系統應設置空壓機房、臭氧發生器設備間和操作間。臭氧發生器設備間應留有設備檢修空間。臭氧接觸塔在寒冷地區應設在室內,尾氣處理后由排氣管排出室外。
f)臭氧消毒系統設備、管道應做防腐處理與密封。
g)臭氧發生器設備間應設置通風設備,通風機應安裝在靠近地面處。
h)在消毒工藝末端應設置尾氣處理或尾氣回收裝置,反應后排出的臭氧尾氣必須經過分解破壞或回收利用,處理后的尾氣中臭氧含量應小于0.1 mg/L。
3、紫外線消毒
a)當二級處理出水254 nm紫外線透射率不小于60%、懸浮物濃度小于20 mg/L時可采用紫外消毒方式;在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如排入有特殊要求的水域)也可采用紫外消毒方式。
b)當水中懸浮物濃度<20 mg/L,*的照射劑量為60 mJ/cm2,照射接觸時間應大于10 s或由試驗確定。
c)醫院污水宜采用封閉型紫外線消毒系統。
d)醫院污水紫外線消毒系統應設置自動清洗裝置。
預處理工藝
醫院污水預處理系統分為特殊性質污水預處理和常規預處理。常規預處理通常由格柵、預消毒池、調節池、脫氯池、初沉池等根據水質及處理要求組合而成。
1、特殊性質污水預處理 特殊性質污水應分類收集,足量后單獨預處理,再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預處理方法分別為: 非傳染病醫院污水 格柵 調節池 水解池/初沉池 生化 反應池 二沉池 消毒池 達標排放或回用 污泥回流 污泥濃縮、脫水 剩余污泥 柵渣 污泥處置 深度處理 傳染病醫院污水 格柵 預消毒池 脫氯池 調節池 水解池/初沉池 生化 反應池 二沉池 消毒池達標排放 污泥回流 污泥濃縮、脫水 剩余污泥 柵 渣 污泥處置深度處理
(1)酸性污水來源于醫院檢驗或制作化學清洗劑時使用硝酸、硫酸、過氯酸、一氯乙酸等酸性物質而產生的污水。
酸性廢水宜采取中和法。中和劑可選用氫氧化鈉、石灰等,中和至pH值7~8后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
(2)含氰污水來源于醫院在血液、血清、細菌和化學檢查分析時使用氰鉀、氰鈉、鐵氰鉀、亞鐵氰鉀等含氰化合物而產生的污水。含氰廢水宜采用堿式氯化法。含氰廢水處理槽有效容積應能容納不小于半年的污水量。
(3)含汞污水來源于醫院各種口腔門診治療、含汞監測儀器破損、分析檢查和診斷中使用氯化高汞、消酸汞以及硫氰酸高汞等劇毒物質而產生少量污水。
含汞廢水宜采用硫化鈉沉淀+活性炭吸附法。再經活性炭吸附后,出水汞濃度符合相關排放標準后方可進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含汞濃度低于0.02 mg/L。
(4)含鉻污水來源于醫院在病理、血液檢查及化驗等工作中使用重鉻酸鉀、三氧化鉻、鉻酸鉀等化學品形成污水。含鉻廢水宜采用化學還原沉淀法。處理后出水中六價鉻濃度符合相關排放標準后方可進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含量小于0.5 mg/L。
(5)洗印污水來源于醫院放射科照片膠片洗印加工產生洗印污水和廢液。顯影污水宜采用過氧化氫氧化法。處理后出水中六價鉻濃度符合相關排放標準后方可進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洗印顯影廢液收集后應交由專業處理危險固體廢物的單位處理。
(6)放射性廢水處理
a)放射性廢水來源于同位素治療和診斷產生放射性污水。放射性廢水濃度范圍為3.7×102 Bq/L~3.7×105 Bq/L。
b)放射性廢水處理設施出口監測值應滿足總α<1 Bq/L,總β<10 Bq/L。
c)同位素治療排放的放射性廢水應單獨收集,可直接排入衰變池。
d)收集放射性廢水的管道應采用耐腐蝕的特種管道,一般為不銹鋼管或塑料管。衰變池應防滲防腐。
e)衰變池按運行方式可分為間歇式和連續式,衰變池按使用的同位素種類和強度設計。衰變池的容積按zui長半衰期同位素的10個半衰期計算,或按同位素的衰變公式計算。
f)放射性廢水處理后直接排放,不進入醫院污水綜合處理系統。
2、常規預處理工藝
醫院污水預處理系統通常由格柵、預消毒池、調節池、水解池、混凝沉淀池等根據水質及處理要求組合而成。
(1)格柵 a)在污水處理系統或提升水泵前應設置格柵,格柵井可與調節池合建,格柵應按zui大時污水量設計。 b)柵渣與污水處理產生污泥等一同集中消毒、處理、處置。
(2)預消毒池 傳染病醫院污水預消毒宜采用臭氧消毒。消毒時間應不小于30 min。非傳染病醫院污水處理可不設預消毒池。
(3)調節池 a)醫院污水處理系統應設調節池。連續運行時,其有效容積按日處理水量的6~8小時計算。間歇運行時,其有效容積按工藝運行周期計算。 b)調節池宜采用推流式潛水攪拌機,攪拌機選型應按照CJ/T109-2000進行設備選型,攪拌功率應結合池體大小進行確定,一般可按5 W/m3~10 W/m3計算。 c)調節池應設置排空集水坑,池底流向集水坑的坡度應不小于3~5‰。
(4)水解池 a)水解池為常溫水解酸化池,溫度宜為15~40 ℃,DO宜保持在0.2~0.5 mg/L。 b)水解酸化池一般采用上向流方式,zui大上升流速宜為1.0 m/h ~1.5 m/h,水力停留時間一般為2.5 h ~3 h。
(5)混凝沉淀處理 a) 醫院污水的一級強化處理宜采用混凝沉淀工藝。混凝劑一般采用聚丙烯酰胺(PAM)、聚合氯化鋁(PAC)、聚合硫酸鐵(PFS)等。 b) 混凝池宜采用機械攪拌,絮凝和混凝池設計遵循HJ2006-2010有關規定,絮凝時間及混凝攪拌強度應根據實驗或有關資料確定。 c) 當沉淀池體采用鋼結構設備時,應采取切實有效的防腐措施;斜板沉淀池應設置斜板沖洗設施;其他形式沉淀池應采取便于清理、維修的措施。
污水處理工藝及說明
1、工藝說明
該廢水處理首先經過濾網去除水中雜物,再對廢水進行消毒。根據以往的工程經驗以及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的規定,采用過濾+消毒對污水進行凈化處理。就該污水處理工程的工藝路線確定如下:
診療廢水→過濾→消毒→排放
處理工藝流程說明:
該醫院內診療污水經收集后出水自流進入調節池,經過濾網過濾后進入接觸消毒池,由計量加藥設備向消毒池內滴加消毒液。污水經過消毒后達標排放至城市管網。
2、工藝選擇
(1) 過濾
采用過濾網,攔截固體和塊狀垃圾。
(2) 大腸桿菌及病毒的去除
根據《醫院污水處理設計規范》,醫療廢水必須經消毒處理,采用消毒能力較強的氯片進行消毒處理,氯片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殺滅廢水中的大腸桿菌和病毒。
3、工藝特點
整個污水處理系統土建和設備*結合,具有處理效果好,運行成本zui低,占地面積小的特點,根據業主要求安裝于室外地埋。
4 、該診療廢水處理設備產品特點
本設備有兩種供業主選擇,一種主要由溶液箱、過濾網、排污閥門、滴加閥以及電控設備等組成,各主要部件和輔助部件,均集成安裝到溶液箱上,結構簡單,自動手動操作轉換靈活,由PP耐腐蝕的特種材料制造,壽命長,設備采用液位計控制水位,計量泵精確加藥,無需值守。一種主要由溶液箱、過濾網、流量開關、射流器以及電控設備等組成,各主要部件和輔助部件,均集成安裝到溶液箱上,結構簡單,自動手動操作轉換靈活。由PP耐腐蝕的特種材料制造,壽命長。設備采用液位計控制水位,采用臭氧消毒不用藥劑。
設備采用全自動控制,無需專人看管,接通電源,進水后即可正常運行;不占用空間,設備成熟可靠,能夠經歷長時間的現場運行考驗;采用氯片或臭氧消毒方式,消毒能力強。 主要技術參數:工作電源220V ;50Hz,功率120W 。
5、安裝說明
1.門診產生所有須處理的污水支管道應該接入主管道中,zui終由主管道排放污水至污水處理設備內。
2.污水處理設備應接于主管道上。
3.電控箱應防雨或裝在室內。
4.污水處理設備為一體式自動化設備,不可隨便更改自動控制設置。
6、總平面布置原則
結合工程場地的地形、地貌,力求使工藝設備布置集中,并使污水污泥流程流向短,節約用地,同時考慮清污分流。
7、豎向布置
豎向布置盡量利用場地的地形高差使污水重力自流,減少水力提升設備,降低運行能耗。道路保持原地形的坡降,場地雨水徑流排入道路,沿坡降匯流至排水溝進行排放。
您感興趣的產品PRODUCTS YOU ARE INTERESTED IN
環保在線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