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維生素D[25(OH)D]缺乏可能會導致腸癌/結腸癌、關節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2016年6月,發表在《J Am Coll Cardiol》的一項研究考察了補充維生素D對慢性心衰患者心臟功能的影響。臨床藥師對相關臨床證據展開梳理和討論——
【多學科討論】
1、2014年2月,發表于《Open Heart》的一項研究考察了維生素D水平與左室舒張功能異常之間的相關性。結果顯示,維生素D水平與左室舒張功能之間無顯著相關性。
2、2014年4月,發表于《BMJ》的一篇文章研究了維生素D與導致特異性死亡之間的風險相關性。觀察性研究證據表明,25-羥基維生素D與心血管、癌癥和其他原因死亡風險呈逆相關。
3、2014年9月,發表于《Am J Clin Nutr》的一項研究考察了補充維生素D能否降低心力衰竭、心梗和卒中的發病率。結果顯示,補充維生素D對老年患者心力衰竭有預防保護作用,但對心梗或卒中似乎沒有預防保護作用。
4、2015年5月,發表在《Nephrology (Carlton)》的一項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對活性維生素D類似物對透析前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結局的影響進行評估。結果表明,活性維生素D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誘導蛋白尿的降低,但是對心臟結構和功能的影響需要進一步的證實。
5、本研究結果顯示,每日維生素D3 4000U(100 μg)補充1年不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6分鐘步行距離,但對依賴當代藥物治療的患者的LV結構和功能產生獲益。
【小結】盡管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維生素D缺乏與心血管疾病相關,補充維生素D對心臟具有保護作用,但其具體作用還需進一步考察。
【原文簡介】維生素D對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響
背景:繼發于左室收縮功能衰退(LVSD)的慢性心衰(CHF)患者常伴有維生素D缺乏。低水平的維生素D與預后較差相關。
目的:在繼發于LVSD慢性心衰患者中,開展VINDICATE(維生素D治療慢性心衰患者)研究,以評價高劑量25(OH)維生素D3(膽鈣化醇)補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研究者納入229例(179例男性)繼發于LVSD的慢性心衰患者,且這些患者缺乏維生素D(膽鈣化醇<50 nmol/l[<20 ng/ml])。受試者被分配至1年維生素D3補充(每日4000 IU[100 μg])或與非鈣安慰劑進行匹配。主要終點為基線至12個月6分鐘步行距離的變化。次要終點包括1年時LV射血分數的變化,以及每3個月評價安全性指標,包括腎功能和血清鈣濃度水平。
結果:補充1年高劑量維生素D3沒有改善1年時的6分鐘步行距離,但與心臟功能顯著改善(LV射血分數+6.07%[95%置信區間(CI):3.20~8.95;P<0.0001]);以及LV重構逆轉(LV舒張末期內徑-2.49 mm mm[95% CI:-4.09~-0.90;P=0.002]和LV收縮末期內徑-2.09 mm[95% CI:-4.11~-0.06;P=0.043])相關。
結論:每日4000 IU維生素D3補充1年不能改善6分鐘步行距離,但對當代使用藥物治療患者的LV結構和功能產生獲益。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以確定是否能轉換為結局改善。(維生素D治療慢心衰患者[VINDICATE];NCT01619891)
視角
病人護理和操作技能能力: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維生素D缺乏較為常見,高劑量維生素補充安全性好,耐受性好,且與心臟功能的獲益相關。
轉換前景:需要進一步研究來建立一種改變維生素D3缺乏的機制,以改善收縮性HF患者,并考察這種反應的普遍性。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