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記者從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獲悉,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MERS)研究取得重要進展。中美科學家通過把中東呼吸綜合征病毒和蝙蝠中分離出來的類似病毒進行比較,發現兩個定點突變就可以使蝙蝠中的類似病毒有效感染人體細胞。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出版的學術期刊《病毒學雜志》上。
自2012年9月在沙特被發現起至今,被稱為“新非典"的MERS在中東的感染人數已超過1100人,致死率在40%左右。今年5月,MERS侵入韓國,中國也出現一例輸入性確診病例。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客座研究員、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終身教職副教授李放,與上海復旦大學的姜世勃教授、美國紐約血液中心的杜蘭英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研究員,以及北卡羅來那大學的Ralph Baric教授等科學家合作,在MERS病毒的動物起源、跨物種傳播和細胞入侵機制的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
去年,該團隊曾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文章,指出了蝙蝠是MERS病毒的可能源頭。
病毒感染人體細胞需要先結合細胞表面的受體,然后被細胞的蛋白酶激活。研究人員通過比較MERS病毒和蝙蝠中分離出來的類似病毒,發現兩個定點突變就可以使蝙蝠中的類似病毒有效感染人體細胞。這兩個定點突變可以讓病毒被人體細胞的蛋白酶激活從而侵入人體細胞,在病毒從蝙蝠傳播到人的途徑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2005年,李放團隊在《科學》雜志上發表文章,闡述了兩個定點突變對于非典病毒從果子貍傳播到人起到的決定性作用。但是,與MERS病毒不同,“非典"病毒上的這兩個突變極大增加了其對于人體細胞上受體的親和力。因此,“非典"病毒和MERS病毒通過不同的進化途徑來增強對人體細胞的感染力,達到有效感染人群的能力。李放介紹:“未來,我們需要仔細研究病毒的各種進化方式,理解病毒是如何從動物宿主傳播到人的。"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