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齊一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公司動態>>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1億年前產卵昆蟲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昨日發布文章,稱科學家在研究一個緬甸琥珀時發現,里面一只6毫米大的介殼蟲媽媽,卵囊里“睡"著55個介殼蟲寶寶,還有5個剛產出來,這是目前發現的zui早的成蟲、幼蟲、卵在一起保存的昆蟲化石。這項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在線發表于刊物《eLife》。
這枚化石是目前世界上zui早的昆蟲育幼行為的直接證據,表明介殼蟲育幼行為至少起源于1億年前。
1億年前,地球的生存環境惡劣,尤其是幼小的昆蟲,由于無法適應環境,很可能剛出生不久就夭折了。古生物學家對于當時昆蟲的育幼行為了解非常有限,因為,正在懷孕、正在產卵的昆蟲化石,實在是太少了。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博非常幸運,他所在的研究團隊從2005年就開始對緬甸琥珀進行研究。“能找到有價值的化石,真的需要運氣。"王博說,他們團隊在20萬枚緬甸琥珀中一一篩選,zui終發現了一枚正在產卵的介殼蟲的化石。
這只正在產卵的介殼蟲,只有6毫米大,由于已經過去了1億年,所以身體已經透明化。王博把這枚化石打磨到足夠薄,然后借助顯微鏡,觀察到了這個介殼蟲媽媽的艱辛:卵囊占據了它腹部的絕大部分,里面擠了55個小寶寶,它的身體旁邊還有5個寶寶剛生下來。“要知道,雌蟲本來就少,懷孕生寶寶的雌蟲就更少了,而這個蟲媽媽正好在生寶寶的時候被樹膠包住了。"王博說。
王博說,幼蟲離開母體后,已經有一定的適應能力。不過,自然界相當殘酷,盡管介殼蟲媽媽已經付出了很多,但它的孩子zui終能活下來的只有十分之一。
1億年后的今天,介殼蟲中的不少類群依然延續著這樣的育幼行為,“這表明介殼蟲育幼行為至少起源于1億年前,表現出的停滯演化。"王博說。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