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友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細菌的莢膜染色
(一)實驗目的:學習細菌的莢膜染色法: (二)實驗原理:由于莢膜與染料間的親和力弱,不易著色,通常采用負染色法染莢膜,即設法使菌體和背景著色而莢膜不著色,從而使莢膜在菌體周圍呈一透明圈。由于莢膜的含水量在90%以上,故染色時一般不加熱固定,以免莢膜皺縮變形。 (三)實驗器材 1. 活材料:培養3-5天的膠質芽胞桿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俗稱“鉀細菌”)。該菌在*作碳源的培養基上生長時,莢膜豐厚。 2. 染色液和試劑 :Tyler法染色液:(見附二、(一)、14)、用濾紙過濾后的繪圖墨水、復紅染色液(見附二、(一)、2)、黑素(見附二、(一)、7)、6%葡萄糖水溶液、1%甲基紫水溶液、甲醇、20%CuSO4水溶液、香柏油、二甲苯。 3. 器材: 載玻片、玻片擱架, 擦鏡紙、顯微鏡等。 (四)實驗方法 推薦以下四種染色法,其中以濕墨水方法較簡便,并且適用于各種有莢膜的細菌。如用相差顯微鏡檢查則效果更佳。 1. 負染色法: (1)制片:取潔凈的載玻片一塊,加蒸餾水一滴,取少量菌體放入水滴中混勻并涂布。 (2)干燥:將涂片放在空氣中晾干或用電吹風冷風吹干。 (3)染色:在涂面上加復紅染色液染色2-3min. (4)水洗:用水洗去復紅染液。 (5)干燥:將染色片放空氣中晾干或用電吹風冷風吹干。 (6)涂黑素:在染色涂面左邊加一小滴黑素,用一邊緣光滑的載玻片輕輕接觸黑素,使黑素沿玻片邊緣散開,然后向右一拖,使黑素在染色涂面上成為一薄層,并迅速風干。 (7)鏡檢:先低倍鏡,再高倍鏡觀察。 結果:背影灰色,菌體紅色,莢膜無色透明。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