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莞市唐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霧霾走了還會來,可能還會更猛
事實上,霧霾已經算不上突發事件,甚至也算不上新聞。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霧霾就會上演一次,頻率上升,范圍擴大。面對霧霾,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提升了不少,但依舊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應急響應一定程度上能緩解污染,但其作用是被動的、暫時的,有時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濃霧之下,是時候反思了,這次霧霾走了還會來,可能還會更猛。
霧霾幾乎已經常態化,每次關于霧霾成因的新聞報道中,都少不了“排放強度大”、“氣象條件不利”這兩條。氣象因素很難左右,能夠做文章的就是降低排放強度。我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降低排放強度,提升環境空氣質量,真正起作用的,還在根上,在于結構的優化、規劃的調整、發展的轉型,在于保護與發展天平的再平衡、再調整。
由于發生頻率高、影響范圍大,可以說,霧霾已經成為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抹不去的新注腳。濃霧之下,是時候反思了,大家都在詰問發展的意義,質問現有發展方式,有的還很尖銳、激烈。公眾對環境質量關注度的迅速提升,一方面給地方政府帶來了巨大壓力,同時也為其調整和轉型提供了輿論支撐。在當下這個發展階段,如果因為治理霧霾,經濟增速適當放緩一點,城市規模適當縮小一點,公眾的容忍度和接受度遠比以前大了很多。
經濟增速適當放緩,但質量會更高,效益會更好,環境可以得到改善;城市規模適當減小一點,布局會更合理,城市病也會減少,住起來更加宜居。問題在于,各地能否接受這樣的變化?地方主政者是否認可這樣的變化?頻繁出現的大范圍、高濃度的霧霾天氣正面警告我們:對于這些變化,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都到了必須接受的時候了。這次霧霾走了還會再來,而且可能比這一次更猛烈。
更多環保消息:東莞廢氣治理 東莞廢水治理 東莞噪音治理 東莞粉塵治理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