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TiānZhúHuánɡ
【來源】本品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textilisMcClure或華思勞竹SchizostachyumchinenseRendle等桿內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塊狀物。秋、冬二季采收。
【性狀】本品為不規則的片塊或顆粒,大小不一。表面灰藍色、灰黃色或灰白色,有的潔白色,半透明,略帶光澤。體輕,質硬而脆,易破碎,吸濕性強。無臭,味淡。
【鑒別】(1)取本品適量,熾灼灰化后,殘渣中加鹽酸與硝酸的等容混合液,濾過,濾液加鉬酸銨試液,振搖,再加*試液,即顯藍色。
(2)取濾紙1片,待干后,再加本品鹽酸溶液1滴、水10滴與0.1%茜紅的乙醇溶液1滴,置氨蒸氣中熏后,濾紙上可見紫色斑中有紅色的環。
【性味】甘,寒。
【歸經】歸心、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豁痰,涼心定驚。用于熱病神昏,中風痰迷,小兒痰熱驚癇、抽搐、夜啼。
【用法用量】3~9g。常入丸、散劑。
【貯藏】密閉,置干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