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4月,上海自貿試驗區正式運行半年,zui近,上海*已連續敲定6項創新制度,計劃爭取國家質檢總局支持后,在全國復制與推廣。這也是上海自貿區*批有望變現的“可復制”制度創新實踐。
著眼“用戶體驗”
檢驗檢疫窗口工作人員介紹,為讓大家更便捷了解各項政策,他們專門開設公眾號,“掃一掃”隨時在線問答、了解政策。“我有,回去就搜索一下。”
在中鍵入“自貿區”,跳出*條就是“自貿區檢驗檢疫政策解讀”。這個背后以全局技術骨干為支撐的公共號,短短數月已成為區內的政fu服務類自媒體,“粉絲”近2000,基本都是區內企業。
新技術是手段,更重要的,是意識。“評價政fu在自貿區的各項改革,企業真正滿意是*標準。用戶體驗好,復制、推廣才有意義。”自貿區檢驗檢疫機構籌建辦事處主任楊*說。
自貿區成立之初,上海局曾推出23項新政,zui終摘選出的*擬上報6條,首要標準正是“用戶體驗”。
比如,創新之一的“采信第三方”。原來進出口貨物的法定檢查,只能由檢驗檢疫部門進行。如今,對特定進出口商品,逐步實行憑國家認可第三方機構的檢測結果驗證放行,自今年1月實施,一個半月中僅進口機動車已有5.98萬輛享受便利,為企業節約物流成本102.2萬美元。
即將推廣的“預檢驗”制度,當貨物在保稅倉儲狀態時即可預先檢驗,將剛性的檢驗時間提前,貨物實際出區時,只需憑預檢證明即可分批核放,為貨物進口節省7—12天的物流時間。
還有維修產業監管。政策推出后,新注冊企業猛增200多家,物流、保險(放心保)公司紛紛加入。檢驗檢疫部門迅速跟進,完善落地細則,列入6條之一順理成章。
落腳“服務”
自貿區改革真正的核心與難點之一,是政fu職能將如何轉變。
上文提到的“采信第三方”創新,企業獲利之外,同樣重要的是原本“管檢一體”的檢驗檢疫部門,開始“管檢分離”,從“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轉變。
轉變職能、簡政放權,這一思路,在上海局擬定的6項創新制度中貫穿始終。
—進境生物制度風險管理。管理部門在全面評估與誠信評價基礎上,對控制力強、誠信度高的企業采取“年審批”制,并根據產品生物風險和企業誠信等級,進行分類分級管理,使許多研究用生物試劑更快速到達企業手中。
—動植物檢疫審批的負面清單。國家質檢總局將審批權力下放,除活動物、水果、糧食等,其余均*上海局實施檢疫審批。新制度實施僅1個月,上海就已完成相關審批273項,極大提升生物、醫藥、醫療等行業聯通世界的能力。
—中轉貨物原產地簽證制度。借鑒香港模式,方便企業在自貿區內開展分撥配送,讓分撥貨物享受國外相應的關稅減免和通關便利。短短幾月,園區內簽發各類原產地證書6000多份,金額3.12億美元,同比增長16.92%,遠高于同期上海市外貿進出口額增幅。
“轉變政fu職能,探索管理新模式,zui終的落腳點就在服務。”上海局局長徐金記說。為政fu職能由內到外全面轉型,該局將今年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與“服務”相結合,先后制定128條整改措施、17項專項整治。“通報通放”等服務外貿新舉措不斷涌現。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