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南京市*通報:南京大廠地區丟失放射源銥-192被安全放入鉛罐,放射源污染威脅被消除。這一放射源在丟失3天后,終于被找到。目前,尚未發現有人員因此受到傷害。根據南京市*微博通報,放射源被安全處置后,丟失地的水、氣、土壤環境都不會受到污染。
據南京市*消息,5月7日,天津宏迪工程檢測發展有限公司在位于浦六北路188號的中石化第五建設有限公司院內進行探傷作業期間,丟失用于探傷的放射源銥-192一枚。
南京*宣傳教育中心主任徐小怗對*記者的回憶,9日凌晨1點*接到丟失報案。隨后*核與輻射監測站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趕往現場,于凌晨2點開始工作。到達現場后,工作人員先用儀器檢測了附近群眾聚集的地方有*,檢測無影響后趕到廠區進行排查。
9日上午,山東、上海和浙江的核輻射專家帶著專業儀器陸續趕到。10日上午10:30將放射源鎖定在兩平方米的范圍內,隨后*部門進行戒嚴,直至將其取出。
環保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副總工程師周啟甫也趕赴現場,參與了應急工作。他告訴*記者,該放射源的活度為26個居里左右,根據分析屬于二類放射源。*無遮蔽情況下,相距30米外,對人體就不會造成傷害。
徐小怗稱,當時本來計劃使用機器人,但是沒有成功,后來從上海緊急調照相機確定具體位置。由于天色已晚,zui后在三四個小時內采取人海戰術將放射源取出。即以梯隊形式,5個梯隊,一個梯隊10個人,輪流作業。徐小怗稱,這些梯隊都是現場指揮部的工作人員現場主動報名加入,穿著防護設備,帶著測試儀進入劃定區域,指揮部則留在外圍。由于放射源的輻射范圍在一定范圍內,梯隊人員一旦工作達到兩分鐘或者測試儀報警,達到這兩項標準的任一項必須立即撤離至安全區域。
徐小怗表示,現場成立了工作組,分為*排查組、綜合組、穩定組、技術組,由*、醫療、環保和當地政府的工作人員組成。指揮部大約有100多人組成。
徐小怗回憶,剛進廠區排查時,可能與放射源有接觸的廠區93名員工進行了血液檢查,并未發現異常。
工作組在對周邊人群活動區域進行了拉網探測,各項環境輻射指標未見異常后,暫時排除了對公眾造成輻射傷害的可能。接下來會繼續排查可能接觸的人群。
周啟甫告訴記者,放射源銥-192zui終找到時已離開事故發生地有1公里左右。他還透露“找到時,銥外部有塑料袋包裹”,而銥掉落時沒有塑料袋,因此不排除有人移動的可能。
對于放射源掉落的原因,周啟甫推測,該放射源是野外探傷作業時脫落的。根據南京*微博發布的事件還原,天津宏迪檢測公司7日早上4時作業完畢,收源時發生機械故障?,F場工作人員以為放射源已回收,攜設備回公司。當8日晚上7時請維修人員維修時發現內部沒有放射源。對此,清華大學輻射防護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朱立表示,“含有放射源的機器,在施工時,應當有檢測儀進行實時監控,監測輻射劑量數值。以確保輻射源是否遺失。”
朱立表示,根據我國相關規定,發生放射源丟失,*時間應當在輻射疑似地區拉警戒線。每個單位都應當有應急預案。國家有*的應急預案,省有省的應急預案,單位有單位的應急預案,所以南京市*核輻射處應當有相應的應急預案。
有網民質疑,5月7日放射源丟失,5月10日南京*才發布聲明,而事發地居民并不知曉有放射源污染。對于信息發布的問題,南京*宣傳教育中心主任徐小怗表示:*作為技術組提供,而信息發布和與周邊居民的溝通是由當地政府進行。
朱立認為,時隔3天才公布信息,是不合適的。“國家核與輻射的管理法規中有明確對此類信息發布的規定,政府部門應當正確處理保證信息的準確與保障公眾知情權之間的關系。”朱立說。
據了解,10日下午14時30分,南京市*局化工園分局依據《刑法》第136條規定,將涉嫌危險物品肇事的4名相關責任人采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