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谷研試劑有限公司>>技術文章>>英國古生物學家研究證實闊齒帆翼龍為食腐動物
英國古生物學家研究證實闊齒帆翼龍為食腐動物
英國普茨茅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Mark Witton博士通過對1.25億年前一塊飛翔爬行動物的頭骨化石進行研究,發現它們可能為腐食動物——食性類似禿鷲,它們以恐龍尸體為食。這塊翼骨化石保存于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已長達一個世紀,但直到現在Witton在研究中地重建了它的真實形貌后,才揭開了它的秘密。相關研究3月21日在線發表于《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
Witton專門研究翼龍——一類飛翔于恐龍時代天空中的巨型帶翅膀的爬行動物。在zui近一次瀏覽博物館的時候,他意識到這塊頭骨可能是頭骨組合中極為重要的一塊。這副聞名的闊齒帆翼龍(Istiodactylus latidens)頭骨化石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腦殼(braincase)和鄂部(jaw tip),但它還存在常被忽略的第三部分——將前兩者連起來的一個結構。長達100年內,闊齒帆翼龍都被認為頭骨長約半米,但與身體的比例卻仍不清楚,因為僅有部分頭骨骨骼被研究過。Witton認為,新發現的第三部分對于揭示闊齒帆翼部的信息極為重要,同時它也能將之前研究過的牙齒化石起來,它為研究闊齒帆翼龍的食譜和取食習性提供了新資料。
Witton說,帆翼龍是一類擁有極為特殊的刀面切齒的生物,因此之前就有人認為它們應該是食腐的,但相應的頭骨證據卻一直未出現。這塊碎片表明帆翼骨比預想的要短20%,它的頭骨非常短、寬且長,這是研究者未曾預料到的。Witton說,只有擁有發現之眼的人,才會在老化石中發現新訊息。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珍藏著數量眾多的翼龍化石寶藏。因此長期以來,與翼龍相關研究的價值在這里都被低估,或許只有遇到真正的“伯樂”,它們才會煥發出光彩。
第三塊碎片顯示,帆翼龍的臉頰骨非常柔軟,僅有6毫米長,而整個頭骨可長達450毫米,因此要發現這塊碎骨需要非常細心?,F代食腐鳥類中擁有相似的結構,頭骨包括極硬與極軟的部分,由于它們可以輕易且*地控制已死去的獵物,因此極軟部分可以在頭骨中存在,因為它們不用擔心它會被弄碎。同時,由于食腐鳥類需要用力拖拽尸體,因此它們的面部骨骼錨定了大量的脖頸肌肉。這塊帆翼龍化石于1904年發現于懷特島,1911年收藏于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 )生物谷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