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智慧城市服務,由此帶出來很多社會領域,包括農業、制造業、交通和能源的滲透,包括智能化和綠色化的先進制造、機器人、智慧城市、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在此背景下,世界一些主要城市,諸如紐約、倫敦、巴黎、東京、首爾、新加坡等已加快了信息化發展的戰略布局,紛紛構建智慧城市,以期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破解城市發展難題。
新一代信息技術助力智慧城市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日前出席“2015智慧制造會議"時,強調“中國制造2025"將主攻智慧制造,致力研發、生產智慧家電和服務機器人,在推動中國成為制造強國之余,打造中國智慧城市。“互聯網 "旨在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這是智慧城市的一個重要標志;“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這符合智慧城市對制造業的新要求。因此,建設智慧城市與“互聯網 "、“中國制造2025"戰略計劃必將產生強烈共鳴。
業內人士指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與城市建設、運行、管理、服務深度融合,正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方向。智慧城市的建設將助推城市的化步伐,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并深刻影響和變革民眾的生產生活方式。
在智慧城市建設的大潮下,BAT互聯網*已紛紛切入到相關領域,互聯網*的資本實力以及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優勢,將極大地促進智慧城市發展,進而給產業鏈相關公司帶來機會。智慧城市建設涵蓋智能交通、公共安全、數字*、智慧醫療等細分市場。
智慧城市都從虛到實
隨著“互聯網 "時代的來臨,把建構在信息技術上的“智慧城市"從虛擬概念變成觸手可及,未來,智慧城市服務將實現移動化、一體化、普及化、實際化與科學化。
城市生活向移動端轉移
訂餐、打車、學習、醫療等各種形式的城市生活都可以在手機上實現,移動互聯網為中國信息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社會公眾正在以越來越便捷的形式獲取各種公共服務。移動互聯網將“人"與“公共服務"全面連接,大幅提升社會整體服務效率和水平。
移動互聯網解決方案,將帶動和促進交通、醫療、環境保護、公共安全等城市生活信息化的跨越式發展,對于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模式、提升均等服務水平、實現信息普惠全民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城市政務透明一體化
智慧城市移動化,將要求政府基于移動互聯網提供公共服務,以人為單元,建立起居民需要的服務涵蓋多個甚至所有業務的完整單。
在地方政務一體化過程中,充分利用大數據、云分析等技術,將城市服務整合成一個統一的公共服務平臺。在移動端,電子政務一體化與政府公共數據開放服務,通過建立移動互聯網通道,實現政務迅速受理和反饋,甚至在線審批。市民可以通過“行政服務大廳"手機滑動就可以享受行政服務大廳的一站式服務,進行信息查詢、在線預約、在線辦理。
城市服務將無處不在
教育、醫療、社保、交通等服務項目是城市宜居的核心標準,這些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更考驗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將來會相互配合,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智能化城市公共服務給市民生活帶去更多便利。
醫療O2O、養老O2O、教育O2O、互聯網金融、綠色交通等移動互聯網熱門的領域,已然搭建起城市公共服務的基本模塊。例如基于中搜云平臺整合的教育資源開發的移動端學習應用,為市民提供在線學習、隨時學習等個性化學習平臺。
城市物流轉實為虛
商品與服務數字化是實現電商的前提。城市空港、內陸港、保稅區等實體商品集散地將利用云平臺實現數字化倉儲、物流、分銷等一系列環節,在物流配送之外添加信息和支付,補足電商體系的鐵三角。
城市產業升級轉型
智能城市本質是以移動互聯網平臺為基礎,利用信息通信技術與各行業的跨界融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并不斷創造出新產品、新業務與新模式,構建連接一切的新生態。
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化的進程中,傳統制造業將會更加依賴互聯網及大數據分析,決策者可以依據云計算數據在手機端的接收,按需制造,個性化定制、眾包眾創等模式創新將成為制造業趨勢;而具創新性的服務業應用大數據、物聯網,也將不斷創新商業模式,提高服務能級和決策科學化。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