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洛陽中雄管業有限公司>>公司動態>>引水入洛工程跨洛河項目加緊施工
【洛陽新材】近日,記者在故縣水庫引水入洛工程宜陽段跨洛河項目施工現場看到,施工人員正在加緊施工。
該項目總投資17.5億元,線路總長105.08公里,設計日供水量43.2萬噸,沿線洛寧規劃日供水量5萬噸,宜陽規劃日供水量7萬噸,其余31.2萬噸的日供水量將全部提供給洛陽市區。該項目預計今年9月底建成投用。(洛陽日報記者 曾憲平 通訊員 田義偉 攝)
12月11日,在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的前一天,群山環抱的洛寧縣興華峪、洛河之濱的宜陽縣蓮莊鎮,我市重大民生工程——故縣水庫引水工程正式啟動。這意味著洛陽在水資源“空間均衡、系統治理”的大棋局中,穩穩落下了關鍵一子。
在未來不到兩年時間內,故縣水庫的一泓清水將被引入洛陽市區,這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水利工程,將重構我市水資源配置方式,為沿線地區和中心城區發展帶來新的希望和夢想……
缺水:“渴”離我們并不遙遠
水生城之態,水筑城之形。城,有水,才有了靈氣。伊、洛、瀍、澗、黃五條河流,讓洛陽成為北方少有的水韻之城,特別是伊河、洛河多級攔蓄工程塑造的延綿幾十公里的濱水景觀,為人津津樂道。
但當許多市民打開水,便捷地享受汩汩流出的自來水時,恐怕少有人知道:洛陽不僅屬于資源型缺水城市,而且地下水面臨超采嚴重的威脅。
上,通常以人均水資源量1000立方米作為缺水警戒線,人均水資源量小于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洛陽水資源總量為28億立方米,人均不足410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5。”市水務局局長邢社軍說。
其實,“渴”離我們并不遙遠——2013年夏秋連旱,洛寧、宜陽等地小麥因缺墑無法下種,終不得不采用“寄種”方式勉強播種;今年夏季,嚴重干旱再次襲來,洛寧、宜陽受旱區群眾排著長隊等待送水車,有的群眾把水桶放在屋頂蓄積雨水,有的養殖戶不得不賣掉牲畜減少耗水量……
除了面臨的資源型缺水難題,我市水資源利用結構不合理問題也逐年凸顯。目前,我市年均總用水量為15億立方米,其中一半以上是地下水,而城市居民供水更是嚴重依賴地下水。在發達國家,深層地下水多被作為戰略儲備資源。近年,我國對地下水開采的限制更加嚴格,提高地表水利用率勢在必行。邢社軍說,洛陽城區“富水”的表象掩蓋了資源型缺水和結構性缺水并存的實際。一旦地下水受到污染或遭遇嚴重干旱,供水安全將受到威脅。
讓人民吃上更的水,是打造宜居城市的“金質名片”。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通過調水提高城鄉居民飲用水標準,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已然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
引水:惠及沿線百萬城鄉居民
翻看我市的水資源分布圖,水資源分配不均是大的現實。水從哪里調?引多少水?走什么線路?這些問題必須逐一破解。
水從哪里來
洛陽市域范圍分布著小浪底、西霞院、陸渾、故縣等四座大型水庫。其中,小浪底和西霞院位于黃河干流,屬國家戰略資源,實行全流域統一調配。而既有的陸渾水庫引水管線,由于受伊河流域礦業開發影響,引水規模將逐步壓縮。
經過權衡利弊和謹慎決策,故縣水庫成為的引水區。“故縣水庫位于洛寧縣西部,總庫容11.75億立方米,水質優良。”故縣水庫管理局防辦主任季利說,故縣水庫大壩建設時就預留了取水口,這為引水提供了工程便利。但長期以來,該水庫供水功能并未充分發揮,大部分水白白流走。
引多少水
洛河流域多年平均徑流量為37.6億立方米,故縣水庫引水按照每秒5立方米的設計流量,年大引水能力1.58億立方米,僅占洛河徑流量的3%左右,遠遠低于現行的調水量不超過徑流總量20%的標準,不會對流域環境產生影響。
邢社軍介紹,引水工程日大供水量為43.2萬立方米,超過了城區34萬立方米的實際日供水規模。未來,隨著一庫清水流入千家萬戶,沿線地下水超采的現狀將得到根本扭轉。
走什么線路
引水工程從故縣水庫取水口引水,沿洛河向東流經洛寧縣、宜陽縣、高新區和洛龍區,全長125公里,沿線多個縣城、鄉鎮和產業集聚區將從中獲益。“引水線路西高東低,可實現全程自流。”洛陽水利勘察設計院相關負責人王家會表示,引水進入市區后,水分兩路,一路在高新區新建水廠進行處理,一路在關林水廠進行處理。
未來,隨著引水工程及其配套項目的實施,一張巨大的水網將在河洛大地鋪展延伸,這對提高地表水利用率、保障居民飲水安全、調整水資源配置利用結構大有裨益。
治水:只為一泓清水永續東送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故縣水庫引水工程延綿百余公里,穿山跨河,意義重大,而工程的成敗在于水質。
站在故縣水庫壩頂遠眺,群山環拱萬頃碧波,橫無際涯,兩岸松柏蒼翠,景色宜人。據介紹,故縣水庫水質常年穩定在二類地表水標準,大部分監測因子符合國家地表水一類水質標準,在我市所有水庫中水質優。
“三文魚就是水質好的證明。”故縣水庫養殖公司副總李要林說,三文魚對水質要求*,養殖用水不能混濁,不能受污染。故縣水庫就是中部地區少有的三文魚養殖基地。
過去20年里,故縣水庫庫區綠化和水土保持逐年推進,兩岸已從過去裸露的黃土坡變為郁郁蔥蔥的水利風景區。目前,市政府向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報送的關于將故縣水庫調整為飲用水水源地的請示已獲批。
“故縣水庫作為洛陽‘新水缸’,水源地保護是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洛寧縣相關負責人說,今后庫區將會進一步限制養殖規模和旅游開發,高污染、高能耗和資源性行業“兩高一資”將被限制投資,確保“一河清水入庫、一庫清水進城”。
漁民洗腳上岸、農業集約生產、發展循環經濟……未來,在“綠色發展”倒逼之下,將不僅換來綠水青山,更帶來生態文明理念,也將推動傳統產業發展從“量增”到“質變”的飛躍。
“故縣水庫引水工程供水規模大、受益人口多、受益范圍廣,是洛陽建設名副其實的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的戰略性民生工程。”邢社軍說,隨著水網鋪就,引水工程將成為支撐河洛大地發展的水利大動脈,并為我市盤活水資源、做好水文章,打造中原經濟區美好宜居地,提供更穩定、更安全、更的水資源保障。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