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源凈水技術獲突破 公司未來業績成長性明確
這種模式還解決了傳統凈水技術將水中有害物質和有益微量元素一并過濾掉終成為純凈水的弊端,可以一方面將細菌、膠體、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全部從水中濾除,另一方面又能夠將水中有益的礦物質保留下來,滿足人們對飲用水安全和健康兩方面的需求。
目前以RO反滲透膜作為濾芯的凈水機可以將有害物質完全從水中過濾掉,但也同時將有益微量元素也一并過濾掉了。納濾技術則在提高凈水產水效率和保留微量元素兩方面都予以改善。
“客觀地說,雖然市場表現搶眼,但RO反滲透技術在很多方面還存在著不的情況”,碧水源科技研發中心主任、碧水源凈水副總經理陳亦力在接受采訪時說道,“我們希望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擁有中國人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安全、健康、環保三大特性的超級納濾膜,支持采用了超級納濾膜的碧水源D506,而不是盲目信賴核心部件仍然依賴國外進口的RO膜凈水機。”
資料顯示,由歸國留學人員創建于2001年的碧水源,專注于凈水領域,成立之初起就把“膜”作為技術核心,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PVDF增強型微/超濾膜、超低壓反滲透膜以及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攻克了“膜材料研發、膜設備制造和膜應用工藝”三大技術難題,是世界上同時擁有上述三項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少數企業之一。
新技術獲得突破的同時,碧水源也成為PPP者。首先,碧水源善于通過與地方政府(或國資企業)建立股權合作關系,完成業務拓展,可稱為中國環保企業中踐行PPP的先行軍。公司在政府界面的處理和利益博弈方面的豐富經驗,是發展PPP業務重要的軟實力。其次,公司扎實的技術儲備與良好業界口碑也可為其跨區域拓展背書。后,PPP項目需要企業具有較強的資本實力,撬動大額訂單。公司2014年12月公布了非公開發行草案,如果年內順利落地將為其業務發展保駕護航。
數據顯示,碧水源發布2015年一季報業績符合預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1億元,同比增加45.2%,實現歸母凈利潤1951萬元,同比增加13.9%,EPS為0.02元,與業績預增公告10%-18%一致。從盈利能力看,公司一季度毛利率下降0.2%至30.6%,基本與去年持平。公司銷售費用率增加3.1%至8.0%(銷售費用3275萬元),主要是凈水器的新產品推廣增加銷售費用;由于計提的壞賬準備增加,資產減值損失增加161561.1%至408萬元;此外,公司投資收益下降25.1%至1364萬元。而這三點也是公司凈利潤增速低于營業收入增速的主要影響因素。
公司資金、技術優勢明顯,業績成長性明確,未來看點多,維持“強烈推薦”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