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蓉投資11月20日晚間公告,公司于11月19日與四川綠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四川綠山投資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協議,為發揮各自優勢,完善和延伸三方的環保產業鏈,促進三方在環保產業、環保市場的跨越式發展,三方就污泥處置事宜成立合營公司展開合作,以實現三方優勢互補,建立穩定長期的合作關系。
興蓉投資表示,本次合作是公司在污泥生物處理技術方面的有益嘗試,符合公司一主多元發展戰略,完善和延伸公司環保產業鏈,進一步促進公司在污泥處置領域的發展。
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合營公司注冊資本為2000萬元,其中興蓉投資為合營公司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51%。合營公司成立后,在存續期間可無償使用綠山科技“蚯蚓生物堆肥污泥處置”技術,并且三方均應積極支持合營公司利用“蚯蚓生物堆肥處理污泥”技術進行全國性業務拓展。
據介紹,綠山科技是成都市目前規模大的蚯蚓生物處理污泥公司。蚯蚓生物處理技術是通過對專屬種類蚯蚓進行大田養殖,將污泥與有機輔料混合發酵后作為蚯蚓食物,使污泥轉化為蚯蚓糞,通過深加工后制成微生物有機肥。綠山科技與綠山投資兩家公司是一致行動人。
興蓉投資指出,此次合作是公司在污泥生物處理技術方面的有益嘗試,符合公司一主多元發展戰略,完善和延伸公司環保產業鏈,進一步促進公司在污泥處置領域的發展。
對此,眾多業內人士認為,興蓉投資此舉旨在進一步開拓污泥處臵市場。此前,公司已與成都市水務局簽訂特許經營協議,被授予在成都市中心城區從事污水污泥處理的權利。目前,興蓉投資污泥日處理能力達到400噸。
以水為脈再尋突破
“突破瓶頸期,把握機遇期”,是興蓉投資公司董事長楊光時常掛在口邊的話。
面對行業的大發展,公司擬實施“兼容型、一主多元”的發展戰略來把握難得的機遇。楊光表示,興蓉投資必會打破上述的不均衡,使得公司在不遠的將來達到環保與水務,各占半壁江山。由此,環保和水務正式成為驅動公司成長的“雙輪”。
對于行業的發展而言,環保正是近期國家大力支持的行業之一。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我國大力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之后相繼發布《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上述文件明確要求,到2015年,全國生活垃圾焚燒規模將達到31萬噸/日、全國污水處理能力增長4600萬立方米/日、全國城鎮干污泥處理量到518萬噸/年。
在此大背景下,“十二五”期間我國環保產業投資總額將達到3.4萬億元,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隨著興蓉投資的環保業務逐步投產,未來將受益于行業增長。”楊光指出。
根據興蓉投資的現有規模,公司現投入運營的垃圾滲濾液處理項目規模達2300噸/日,污水污泥處理項目規模為400噸/日,規模為2400噸/日的萬興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正在加緊推進。
而根據公司的規劃,在污泥處理方面,隨著新的污水處理廠建成,處理規模將不斷增加,現在污泥日處理已達到400噸,到今年底再增加200噸-300噸,后續公司還將繼續增加規模,目標是日處理1700噸。
在大力發展環保的同時,夯實水務主業也是興蓉投資必不可少的舉措。“水務所帶來的現金流不僅是公司開拓業務的保障,而且水務對公司環保業務帶來拖動效應。”楊光說。
楊光介紹到,興蓉投資供水業務收入占比較大,約有三分之二,未來供水業務將繼續做大規模,進而起到相應的拖動效應。所謂拖動,是指公司供水增長后,帶來排水業務的增長,污水處理后留下來污泥、垃圾等等相關都會有所增長,進而推動環保發展,形成整個業務鏈條。
正是基于上述背景,興蓉投資提出了“一主多元”的發展戰略,從產業方面來看,一主即以水務業務為主,多元即以垃圾焚燒發電、垃圾滲濾液處理和污泥處理等新興環保產業進行多元化發展;從地域來看,一主就是立足成都,多元就是放眼四川省其他地、市、州以及在全國區域進行布局。
同時,楊光進一步指出,未來興蓉投資將嘗試多種方式不斷拓展業務和市場,擴張的方式不限于并購、股權合作、BOT、TOT等各類合作方式,“以水為脈”,抓住機遇,拓展盈利空間,鑄就城市綜合環境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