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呼吸 共奮斗”公民行為準則》加碼大氣環保
近些年,我國許多地區多次出現大范圍霧霾天氣,以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為特征污染物的區域性大氣環境問題突出,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黨中央、國務院對治理大氣污染高度重視。2013年,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廣泛動員社會參與,在全社會樹立起“同呼吸共奮斗”行為準則,共同改善空氣質量。
《準則》的制定和出臺是為了落實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推動社會公眾參與大氣污染防治和環境保護,增強環境意識、責任意識,提高環境道德水平,強化環境法制觀念,在全社會形成“同呼吸共奮斗”的價值理念和行為方式。
《準則》內容框架和范圍依據《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確定,并優先借鑒、參考政府性文件提出的與大氣污染防治有關的公民行為方式和內容,如《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北京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京津冀等地政府發布的《大氣污染應急預案》等。
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準則》的編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以動員公眾參與并踐行環境保護為落腳點。《準則》共有8個方面內容,分別是:關注空氣質量、做好健康防護、減少煙塵排放、堅持低碳出行、選擇綠色消費、養成節電習慣、舉報污染行為、共建美麗中國。
這位負責人指出,《準則》的編寫遵循源于公眾、用于公眾,從公眾中來、到公眾中去的基本原則。在表述上注意簡潔明了,易記易行,在對象上兼顧城市與農村居民,注重突出公眾在日常生活中與大氣污染防治相關的行為規范。在編制過程中,充分吸收了政府部門、研究機構、教育專家、新聞媒體、基層工作者、青年學生以及社區代表在內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
附《“同呼吸共奮斗”公民行為準則》全文:
條 關注空氣質量。遵守大氣污染防治法律法規,參與和監督大氣環境保護工作,了解政府發布的環境空氣質量信息。
第二條 做好健康防護。重污染天氣情況下,響應各級人民政府啟動的應急預案,采取健康防護措施。
第三條 減少煙塵排放。不隨意焚燒垃圾秸稈,不燃用散煤,少放煙花爆竹,抵制露天燒烤。
第四條 堅持低碳出行。公交優先,盡量合作乘車、步行或騎自行車,不駕駛、乘坐尾氣排放不達標車輛。
第五條 選擇綠色消費。優先購買綠色產品,不使用污染重、能耗大、過度包裝產品。厲行節約,節儉消費,循環利用物品,參與垃圾分類。
第六條 養成節電習慣。適度使用空調,控制冬季室溫,夏季室溫不低于26度;及時關閉電器電源,減少待機耗電。
第七條 舉報污染行為。發現污染大氣及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撥打12369熱線電話進行舉報。
第八條 共建美麗中國。學習環保知識,提高環境意識,參加綠色公益活動,共建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