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接受全程監測防上游污染水進京
8月4日,北京市水務部門在南水進京后的首站——房山區進行了一次例行水質檢測,這次水質檢測邀請南水進京水質專家組進行監督。
份水樣被送進房山水質監測站的實驗室,通過氣相色譜儀、離子色譜儀等專業儀器進行72項指標檢測,“我們每月進行兩次9項常規指標檢測,每月一次72項指標檢測,每半年一次106項指標檢測,檢測結果在水務局網站上定期公示。”房山監測站副站長李芳介紹。
北京市水務局供水處處長胡波介紹說,北京正在建設南水北調中線水質信息共享平臺。該平臺整合中線沿途各地的水文、環保、衛生等各部門、多渠道采集來的數據,形成一套完整的監測體系。針對上游渠道可能發生的突發性污染事件,北京將設立“三道防線”,拒絕“問題水”入京、入城、入廠,并建設水質監測預警,確保水質安全。任何一地的水質污染,都可以及時獲知并提前采取措施。
道防線是當上游來水水質出現污染時,關閉總干渠北拒馬河暗渠進口節制閘,開啟退水閘,將來水排入拒馬河內,避免污染水進京;第二道防線是當永定河以西水質突發污染時,關閉永定河倒虹吸進口閘,將來水排入滯洪水庫或永定河,避免污染水進城;第三道防線是當自來水廠水處理工藝無法消除超標污染物質時,停止取水,避免污染水進廠。一旦上游有污染,下游將時間應對。據北京市水務局獲悉,南水進京初期,供水比例不超過20%,以后逐漸增加到50%,水質監測的頻率也將增加。
此外,丹江口水庫原水在不同季節也會發生細微變化,如濁度、藻類、嗅味等,途經1200多公里長途跋涉,水質情況較為復雜。除去突發事件外,對上游水質的實時掌握,還有助于北京水廠及時調整制水工藝,確保南水進京后,自來水是市民熟悉的“北京口味”。
北京市的自來水水源約有20處,南水進京初期,北京供水中南水與本地水的配比為1:4,以后逐漸增加至1:1。因各水廠水源不同,水質略有差異,因此南水與本地水的配比方案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