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圍城何解 環保界呼吁勿“妖魔化”垃圾發電
近年來內地各大城市相繼遭受“垃圾圍城”的困擾,同時又有多地因為興建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引發大規模群體性事件。北京六里屯、江蘇吳江、南京天井洼、上海江橋、廣州番禺……從北到南的反對聲音,將國內新興的垃圾發電產業推到了一個尷尬的位置。
這一現象引發各界人士的廣泛討論。7月19-20日,在江蘇鹽城舉行的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與中國循環經濟協會聯合主辦的“2014中國環保產業高峰論壇”上,與會代表就“垃圾圍城”的應對之道展開了熱烈討論。
勿“妖魔化”垃圾發電
“2014中國環保產業高峰論壇”上,環保界人士指出,垃圾焚燒發電是解決“垃圾圍城”困境的有效途徑,目前社會對于這一技術存在諸多誤解甚至是“妖魔化”的行為,值得各界反思。
據悉,垃圾發電在采用成熟的“3T“技術后,已能使二噁英完全分解,但人們對于垃圾發電的認識究竟有多深,仍實在是說不清楚,因為專家或者所謂專家之間有關二噁英污染的爭執,加上各類媒體、網絡的放大效應,已經徹底攪亂了人們的判斷。
發達國家采取垃圾焚燒來應對“垃圾圍城”問題
金州環境集團董事長蔣超指出,“垃圾圍城”是每個國家、城市都會發生的問題。縱觀世界各國的垃圾處理方式,地少人多的北歐國家、日本和新加坡等,熱衷于垃圾焚燒;而地廣人稀的美國、加拿大,則愿意更簡單的垃圾填埋。雖然中國國土遼闊,但中國人口幾乎占據了全世界的1/4,經濟發達城市人口集中,垃圾產生量實在巨大。對中國來說,垃圾焚燒發電是為經濟和合理的解決方法。但是中國很多人對垃圾焚燒發電有誤解,實際上按照現有的設備和技術,人們擔心的垃圾焚燒產生的污染問題完全可以解決。
在上世紀,各國的老式焚化爐由于氣體凈化技術不過關,的確存在這個問題。但從上世紀末開始,許多國家改進了氣體凈化技術和硬件,情況大為好轉。
2005年德國的一份文件稱,“1990年德國垃圾焚燒廠排放了1/3的二噁英,到2000年這個比例降到1%”。美國環保署的研究也表明,人們自行露天燃燒生活垃圾和園林垃圾產生的二噁英,比全美國垃圾焚燒廠的排放量要多幾十倍。可見,用專業的焚化爐來處理垃圾,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走在歐洲垃圾焚燒前列的國家還有丹麥。這個北歐小國1903年建設的弗萊德里克堡垃圾焚燒廠,如今還在哥本哈根市中心運營。該廠利用垃圾焚燒過程中產生的熱能,來給市政機構供熱和供電。如今,丹麥全境有34個垃圾焚燒廠,通過先進的熱電聯產網絡提供熱能和電能,既環保,又經濟。
作為發達國家廣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垃圾焚燒發電無疑符合“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三原則,并且,垃圾焚燒發電的資源回收利用效益相當可觀。若綜合考慮到經濟成本與環境成本,垃圾焚燒發電是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