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剛結束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于生態環境領域所做規劃和部署體現了黨中央對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和解決有著深刻的理解,“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意味著我國節能環保產業迎來了巨大的改革和制度紅利。10月末,第三季報發布顯示,機械行業整體延續上半年略微低迷的態勢,在一片不溫不火之中,環保設備異軍突起,尤為值得關注。
環保專家表示,由于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經濟與環境難以和諧發展,在當前環境形勢下我國環保政策不斷加碼。近幾年在國家政策利好下,環保產業走入發展的快車道,環保技術開發、改造和推廣的力度不斷加大,環保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層出不窮,在環保設備(產品)中,達到20世紀80年代水平的約占五分之一,少數產品具有當代先進水平。
據了解,我國環保設備包括大氣污染治理設備、水污染治理設備、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設備、節水設備、生態環境保護設備、清潔生產設備、環境監測分析儀器儀表、環保藥劑和材料等。盡管我國環保設備產值規模迅速增長,但是由于質量標準及質量控制體系并不完善,市場上比較普遍地存在著魚龍混雜及無序競爭的現象。
業內分析,各級環保部門實現信息公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目前大部分地區的環境監測體系尚未建立。采購環境監測設備,建設監管網絡是下一階段重點??梢灶A計“十二五”期間我國環境監測儀器市場依然將擁有十分可觀的投資需求。
水污染一年比一年嚴重,治理一直在繼續,可是效果卻沒有達到公眾想要的結果,環保部已依托環境監測總站組織開展2013年全國部分重點流域水質生物監測試點工作。全面加強水質監測,在“十二五”期間在已有水質5項常規監測基礎上,新增11項水質生物性指標監測。其中預計隨著自動檢測技術和應用的逐步擴大,研究分析稱,按照目前環保部對重點流域的投入規劃,僅水質監測市場規模就達近200億元,未來市場空間將十分喜人。相關水質環境監測儀器將從中獲益。
另一方面,去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大氣污染治理政策,帶動了政府采購PM2.5監測設備的熱潮。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此前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內要建設近1500個PM2.5監測點位,前期投入將超過20億元。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價格優勢支持,國產PM2.5監測設備的市場優勢也逐漸體現出來。據悉,2011年國產設備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幾乎為零,2012年約為15%,而今年全年預計達到50%以上。
根據先河環保前三季度業績預告,受益于國家相關環保政策的落實,大氣監測產品實現較大的增長,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先河環保市場部部長杜新平預計,經過連續三年的增長,2014年PM2.5監測市場不會有明顯的擴大,但會持續增長。根據先河環保前三季度業績預告,受益于國家相關環保政策的落實,大氣監測產品實現較大的增長,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該公司三季報披露,其營業總收入(1.64億元)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637萬元)分別同比增長33.1%和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