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垃圾焚燒項目呈現躍進式發展局面
2013-10-24 11:11:12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關鍵詞:垃圾焚燒閱讀量:4187
導讀:hbzhan內容導讀:今年以來,垃圾焚燒項目呈現躍進式發展的局面。眾多企業紛紛進軍垃圾焚燒領域,項目簽約和啟動的數量與速度令人驚嘆。然而,垃圾焚燒持續加熱背后卻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垃圾焚燒補貼機制不完善、技術存在爭議、排放標準急需提升、選址抗議此起彼伏等,垃圾焚燒究竟路在何方?
hbzhan內容導讀:今年以來,垃圾焚燒項目呈現躍進式發展的局面。眾多企業紛紛進軍垃圾焚燒領域,項目簽約和啟動的數量與速度令人驚嘆。然而,垃圾焚燒持續加熱背后卻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垃圾焚燒補貼機制不完善、技術存在爭議、排放標準急需提升、選址抗議此起彼伏等,垃圾焚燒究竟路在何方?
據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垃圾焚燒處理能力是2000年的33倍,達到9.4萬噸/日。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程師徐海云認為,我國垃圾焚燒發展很快,路線也非常清晰明確,不過漂亮的數據背后依然存在很多問題。
垃圾焚燒是一種較古老的傳統的處理垃圾的方法,是現代各國相繼建造焚燒爐,垃圾焚燒法已成為城市垃圾處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將垃圾用焚燒法處理后,垃圾能減量化,節省用地,還可消滅各種病原體,將有毒有害物質轉化為無害物。現代的垃圾焚燒爐皆配有良好的煙塵凈化裝置,減輕對大氣的污染。
在發達國家的城市,垃圾填埋場作為終端處置方式,是稀缺資源,收費非常高,其他垃圾處理方式產生的殘渣或是無法常規處理的廢棄物才會選擇填埋。我國的情況則恰恰相反,由于經濟條件限制,衛生填埋則是我國生活垃圾主要的處理方式。
根據“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底,全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還需新建20萬噸/日的處理規模。按照35萬元/噸的一般投資計算,將產生700億元左右的市場空間。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焚燒只占我國城市垃圾年處理量的25%、產生量的16%,但對其廣闊發展空間,業內外已形成共識。隨著補貼電價政策的完善、國產技術裝備水平的提高,國內大型綜合性環境企業紛紛將發展重心移至固廢領域。
目前在垃圾焚燒領域的主流技術為爐排爐技術和循環流化床技術。據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程師徐海云介紹,自2011年以來,爐排爐技術發展迅速,截至2012年底,在中國已建成并投入運行的142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中,運用爐排爐技術的有77座,設計處理規模7萬噸/日,占總處理規模的56.45%。
-
雪浪環境:合計持股20.29%的股東計劃減持
雪浪環境發布公告,股東楊建平先生和許惠芬女士將在3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9,994,300股。
雪浪環境垃圾焚燒股權交易 2025-03-03 14:21:36
-
華星東方參編的國家標準《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與能源利用工程技術標準》(GB/T51452-2024)正式獲批
由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牽頭主編,江蘇華星東方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17家單位聯合參編的《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與能源利用工程技術標準》已獲批成為國家標準,此標準是華星東方參與編纂并成功獲批的又一重要技術標準。此外,由華星東方作為主要起草單位的《垃圾發電廠煙氣選擇性催化還原(SCR)脫硝系統技術規程》亦已順利獲得立項批準。
垃圾焚燒華星東方環保標準 2025-02-26 09:40:45
-
聚焦運營,場景為王!垃圾焚燒三個場景化智能解決方案
后BOT時代,垃圾焚燒行業更加關注項目的運營能力,降本、提質、增效成為行業共同的價值需求,并在設備、運行、風險、運營管理等方面產生眾多場景化需求,同時也為智能化技術的應用與賦能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垃圾焚燒固廢處置 2024-12-31 09:26:20
-
大嘴吃八方,“吃”出無廢城市!
中國能建葛洲壩水泥公司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以赴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立足自身優勢特長,積極探索為“無廢城市”創建賦能增效的新道路,用好用活水泥窯協同處置“大胃王”這一“秘密武器”,成功實現了傳統工業企業向環境友好型企業的升級“蝶變”。
無廢城市垃圾焚燒 2024-11-22 09:13:55
-
徐海云:RDF去垃圾焚燒廠沒有出路
徐海云作為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的總工程師,憑借其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深入剖析了RDF在垃圾焚燒中的應用前景。
垃圾焚燒廢物利用 2024-11-17 10:18:34
-
固廢處置相關!廣東廣業投資集團牽頭的“粵港科技創新合作”項目正式啟動
由廣東廣業資集團牽頭的垃圾(都市固體廢物)焚燒灰渣負碳建材利用協同CO2礦化技術研究項目啟動會在投資集團研究中心實驗室舉行,標志著該省級項目正式啟動。
垃圾焚燒雙碳綠色建材 2024-11-01 11:13:55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